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布迪厄场域视角下《万国公法》译本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绪论第6-1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6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6-7页
        一、跨学科研究法第6页
        二、个案研究法第6-7页
        三、历史研究法第7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3页
        一、丁译《万国公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0页
        二、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第10-13页
第一章 场域理论与翻译第13-18页
    第一节 场域理论的内涵第13-16页
        一、场域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第13-15页
        二、场域理论的运行机制第15-16页
    第二节 场域理论与翻译的关系第16-18页
        一、构建翻译场域第16页
        二、翻译场域中的资本第16-17页
        三、翻译场域中的惯习第17-18页
第二章 《万国公法》及其译者简介第18-20页
    第一节 《万国公法》简介第18页
    第二节 丁韪良简介第18-20页
第三章《万国公法》的场域理论视角分析第20-28页
    第一节 场域与《万国公法》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第20-23页
        一、19 世纪60年代的权力场域分析第20-22页
        二、权力场域对翻译场域的影响第22页
        三、《万国公法》翻译的场域原因第22-23页
    第二节 《万国公法》翻译过程的资本参与第23-26页
        一、经济资本第23页
        二、文化资本第23-24页
        三、社会资本第24-26页
        四、象征资本第26页
    第三节 译者惯习对《万国公法》的翻译策略的影响第26-28页
        一、“入乡随俗”的惯习第26-27页
        二、创新和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惯习第27-28页
结论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致谢第33-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豪赫蒂夫诉阿根廷共和国》仲裁案例翻译报告
下一篇:将Trados用于法律英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探究--以《2015年基础设施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