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0-13页 |
| 1.2.1 大学生心理危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效应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 | 第14-24页 |
| 2.1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 第14-15页 |
| 2.1.1 中介效应 | 第14-15页 |
| 2.1.2 调节效应 | 第15页 |
| 2.2 循环效应模型 | 第15-19页 |
| 2.2.1 有中介的循环效应模型 | 第16-17页 |
| 2.2.2 有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 | 第17-19页 |
| 2.3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 | 第19-24页 |
| 2.3.1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 | 第19-22页 |
| 2.3.2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 第24-38页 |
| 3.1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24-33页 |
| 3.1.1 最小二乘法 | 第24-27页 |
| 3.1.2 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 第27-29页 |
| 3.1.3 广义矩估计法 | 第29-33页 |
| 3.2 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模型的检验 | 第33-38页 |
| 3.2.1 基于因果逐步回归的检验 | 第33-35页 |
| 3.2.2 基于Bootstrap方法的检验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基于多重中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循环效应分析 | 第38-53页 |
| 4.1 研究对象和调查问卷 | 第38-40页 |
| 4.1.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 4.1.2 调查问卷 | 第38-40页 |
| 4.1.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40页 |
| 4.2 数据的收集整理 | 第40-42页 |
| 4.2.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页 |
| 4.2.2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 4.3 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有中介的循环效应分析 | 第42-43页 |
| 4.3.1 认知倾向为中介变量的循环效应分析 | 第42-43页 |
| 4.3.2 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的循环效应分析 | 第43页 |
| 4.4 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有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分析 | 第43-45页 |
| 4.4.1 人际关系为调节变量的循环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 4.4.2 有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 4.5 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有多重中介的调节循环效应分析 | 第45-53页 |
| 4.5.1 逐步回归法检验循环效应 | 第45-48页 |
| 4.5.2 Bootstrap方法检验循环效应 | 第48-51页 |
| 4.5.3 几种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3-54页 |
|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4页 |
| 5.3 展望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
| 附录A | 第62-68页 |
| 附录B | 第68-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