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章鱼 | 第9-11页 |
1.1.1 章鱼分类及分布 | 第9页 |
1.1.2 章鱼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9-10页 |
1.1.3 章鱼的自溶 | 第10-11页 |
1.2 自溶和自溶相关蛋白酶 | 第11-14页 |
1.2.1 水产动物自溶现象 | 第11页 |
1.2.2 水产动物自溶相关内源性蛋白酶 | 第11-14页 |
1.3 酶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第14-15页 |
1.3.2 水产动物内源性酶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8页 |
2.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8-19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1页 |
2.2.1 玻璃片处理方法 | 第22页 |
2.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2页 |
2.2.3 石蜡切片苏木精染色方法 | 第22-23页 |
2.2.4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 第23-24页 |
2.2.5 章鱼腕部可溶性蛋白的提取 | 第24页 |
2.2.6 章鱼腕部组织蛋白酶L粗酶的制备 | 第24页 |
2.2.7 水分的测定 | 第24页 |
2.2.8 蛋白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9 胶原蛋白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10 可溶性蛋白的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2.2.11 组织蛋白酶L的酶活力测定 | 第27-28页 |
2.2.12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第28页 |
2.2.13 酶活力的计算公式 | 第28-29页 |
2.2.14 酶学性质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55页 |
3.1 紫外线照射诱导前后章鱼外部形态变化 | 第31-32页 |
3.2 紫外线照射诱导前后章鱼组织结构变化 | 第32-42页 |
3.2.1 章鱼腕部的组织结构 | 第32-39页 |
3.2.2 章鱼自溶过程中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 | 第39-42页 |
3.3 紫外线照射诱导前后章鱼腕部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的分布变化 | 第42-47页 |
3.3.1 新鲜章鱼腕部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的分布 | 第42-44页 |
3.3.2 章鱼自溶过程中腕部组织蛋白酶L的分布 | 第44-47页 |
3.4 章鱼自溶过程中腕部组织中可溶性蛋白量及蛋白酶活力的变化研究 | 第47-50页 |
3.4.1 章鱼自溶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 第47-48页 |
3.4.2 章鱼自溶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酶活力的变化 | 第48-49页 |
3.4.3 章鱼自溶过程中蛋白酶活力的变化 | 第49-50页 |
3.5 章鱼腕部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粗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50-55页 |
3.5.1 最适pH | 第50-51页 |
3.5.2 最适反应温度及温度稳定性 | 第51-52页 |
3.5.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4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5 粗酶的底物特异性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