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3.3 语料来源及参考语法书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汉、西状语及其语序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2.1 国内关于汉语状语语序的研究 | 第13-14页 |
| 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状语语序偏误研究 | 第14-15页 |
| 2.3 国内关于西班牙语状语语序的研究 | 第15-16页 |
| 2.4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西状语语序相关对比研究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汉、西状语对比研究 | 第17-25页 |
| 3.1 汉、西状语定义及其构成异同 | 第17-25页 |
| 3.1.1 汉、西语状语的定义 | 第17-18页 |
| 3.1.2 汉、西状语的构成 | 第18-23页 |
| 3.1.3 汉语状语与西班牙语对应成分构成的异同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汉、西状语成分的位置分析及偏误预测 | 第25-36页 |
| 4.1 汉语状语的位置 | 第25-27页 |
| 4.1.1 只能出现在主语之前的状语 | 第25-26页 |
| 4.1.2 只能出现在主语之后的状语 | 第26页 |
| 4.1.3 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之后的状语 | 第26-27页 |
| 4.2 汉语多项状语的顺序 | 第27-28页 |
| 4.3 与汉语状语对应的西班牙语成分的位置及相应偏误预测 | 第28-35页 |
| 4.3.1 西语副词作状语的位置及相应偏误预测 | 第30-33页 |
| 4.3.2 西语前置词结构作状语的位置及相应偏误预测 | 第33-34页 |
| 4.3.3 其他补充项目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西班牙语背景的汉语初级学习者汉语状语语序偏误分析 | 第36-52页 |
| 5.1 问卷调查内容及分析 | 第36-38页 |
| 5.1.1 调查说明 | 第36-37页 |
| 5.1.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具体内容 | 第37页 |
| 5.1.3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 5.2 汉语状语语序偏误分析 | 第38-50页 |
| 5.2.1 副词作状语的语序偏误 | 第39-42页 |
| 5.2.2 表示时间的状语语序偏误 | 第42-43页 |
| 5.2.3 介宾短语作状语的语序偏误 | 第43-46页 |
| 5.2.4 特殊句型的状语语序偏误 | 第46-48页 |
| 5.2.5 汉语中多项状语的语序偏误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针对西班牙语背景的汉语初级学习者状语语序偏误的教学策略 | 第52-64页 |
| 6.1 将常规方法融入每个教学环节 | 第53-57页 |
| 6.1.1 课堂导入阶段 | 第53-55页 |
| 6.1.2 知识讲授阶段 | 第55-57页 |
| 6.2 创新之法 | 第57-61页 |
| 6.2.1 汉语状语语序“祖谱” | 第57-59页 |
| 6.2.2 顺口溜 | 第59-60页 |
| 6.2.3 拓展语句 | 第60-61页 |
| 6.3 补充及注意 | 第61-64页 |
| 6.3.1 必要时进行汉、西对比 | 第61-62页 |
| 6.3.2 注意区别汉语状语与补语 | 第62-63页 |
| 6.3.3 重视课堂气氛的调动 | 第63-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附录一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