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X男”词族的动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11-13页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X男”的结构第15-26页
    2.1 “X”的音节第16-18页
        2.1.1 “X”的音节类型第17页
        2.1.2 “X”音节构成的动态趋势第17-18页
    2.2 “X”的语法单位第18-24页
        2.2.1 “X”的语法单位类型第18-22页
        2.2.2 “X”从语素到词与短语词的动态趋势第22-24页
    2.3 “X”的语法性质第24-26页
        2.3.1 “X”的语法性质类型第24页
        2.3.2 “X”从形容词性到名词性的动态趋势第24-26页
第3章 “男”的语义演变第26-30页
    3.1 古代汉语中的“男_1”“男_2”“男_3”“男_4”第26-27页
    3.2 现代汉语中的“男_4”第27-28页
    3.3 当代汉语中的“男_1”和“男_4”第28-30页
第4章 “X男”中“X”的语义范畴第30-41页
    4.1 “X”为性质义第31-32页
        4.1.1 “X”为自然性质第31-32页
        4.1.2 “X”为社会性质第32页
    4.2 “X”为运动义第32-33页
        4.2.1 “X”为状态型运动第33页
        4.2.2 “X”为关系型运动第33页
    4.3 “X”为实体义第33-36页
        4.3.1 “X”为物质性实体第33-34页
        4.3.2 “X”为精神性实体第34-36页
    4.4 “X”的语义范畴衍生动态趋势第36-41页
        4.4.1 性质义→实体义的衍生机制第37-38页
        4.4.2 性质义→运动义的衍生机制第38-41页
第5章 “X”与“男”的语义关系第41-50页
    5.1 “X_(AP)”与“男”的语义关系第41-42页
        5.1.1 形态-主体关系第41页
        5.1.2 评价_1-主体关系第41-42页
    5.2 “X_(VP)”与“男”的语义关系第42-43页
        5.2.1 行为-主体关系第42-43页
        5.2.2 状态-主体关系第43页
    5.3 “X_(NP)”与“男”的语义关系第43-47页
        5.3.1 部分-主体关系第43页
        5.3.2 身份-主体关系第43-44页
        5.3.3 领域-主体关系第44页
        5.3.4 评价_2-主体关系第44页
        5.3.5 附着物-主体关系第44-45页
        5.3.6 工具-主体关系第45页
        5.3.7 隐喻-主体关系第45页
        5.3.8 转喻-主体关系第45-46页
        5.3.9 对象-主体关系第46页
        5.3.10 年龄-主体关系第46页
        5.3.11 处所-主体关系第46-47页
    5.4 “X”与“男”语义关系衍生的动态趋势第47-50页
第6章 “X男”的所指第50-59页
    6.1 “X男”的类指化与特指化第50-53页
        6.1.1 “X男”的类指化第50-52页
        6.1.2 “X男”的特指化第52-53页
    6.2 “X男”范畴的细化与范畴边界扩大第53-59页
        6.2.1 “X男”范畴的细化第53-54页
        6.2.2 “X男”范畴边界的扩大第54-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 (语料)第63-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加拉国零基础短期班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调查报告
下一篇: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本土汉语师资本土培训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