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界定 | 第7-8页 |
二、该课题的研究状况 | 第8-9页 |
三、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0-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8页 |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考察 | 第12-14页 |
(一) 初中生课外阅读面较为狭窄 | 第12页 |
(二) 初中生课外阅读普遍为“浅阅读” | 第12-13页 |
(三) 初中生课外阅读普遍缺乏“原创性” | 第13页 |
(四) 初中生课外阅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化 | 第13-14页 |
二、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应对可能 | 第14-18页 |
(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可引导性 | 第14-15页 |
(二)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可提升性 | 第15-16页 |
(三)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独特性 | 第16页 |
(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方法策略 | 第18-25页 |
一、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18-22页 |
(一) 阅读与思维的内在联系 | 第18-19页 |
(二) 阅读在知识接受与精神传导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三) 语文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独特路径 | 第21-22页 |
二、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建构 | 第22-25页 |
(一) 初级阶段——兴趣感知阅读 | 第23页 |
(二) 发展阶段——理解鉴赏阅读 | 第23-24页 |
(三) 高级阶段——批评评论阅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实践 | 第25-37页 |
一、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25-28页 |
(一) 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目标 | 第25页 |
(二) 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内容 | 第25-26页 |
(三) 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指导方法 | 第26-28页 |
二、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28-32页 |
(一) 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目标 | 第28页 |
(二) 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内容 | 第28-29页 |
(三) 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指导方法 | 第29-32页 |
三、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32-37页 |
(一) 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目标 | 第32-33页 |
(二) 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内容 | 第33-34页 |
(三) 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指导方法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实践评价 | 第37-51页 |
一、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评价 | 第37-40页 |
(一) 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评价原则 | 第37-38页 |
(二) 阅读兴趣感知思维能力的实践评价 | 第38-40页 |
二、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评价 | 第40-45页 |
(一) 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评价原则 | 第40-41页 |
(二) 阅读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实践评价 | 第41-45页 |
三、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评价 | 第45-51页 |
(一) 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评价原则 | 第46-47页 |
(二) 阅读批评评论思维能力的实践评价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