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话剧《四世同堂》台词的语言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对象第8-9页
        1.1.1 田沁鑫与《四世同堂》第8页
        1.1.2 老舍与《四世同堂》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研究价值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话剧《四世同堂》的“京味儿”语言艺术第14-26页
    2.1 “京味儿”文学与“京味儿”话剧第14-15页
        2.1.1 “京味儿”文学第14-15页
        2.1.2 “京味儿”话剧第15页
    2.2 “京味儿”台词在《四世同堂》中的具体体现第15-21页
        2.2.1 儿化词第15-17页
        2.2.2 “您”字第17-18页
        2.2.3 方言词语第18-20页
        2.2.4 方言熟语第20-21页
    2.3 北京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凸显第21-26页
        2.3.1 鲜明的地域性第21-23页
        2.3.2 强烈的时代性第23-26页
第3章 话剧《四世同堂》的修辞艺术第26-34页
    3.1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第26-30页
        3.1.1 比喻第26-27页
        3.1.2 拟人第27-28页
        3.1.3 拟物第28页
        3.1.4 排比第28-29页
        3.1.5 借代第29页
        3.1.6 夸张第29-30页
    3.2 运用多种辞格的作用第30-34页
        3.2.1 展现北平百姓的生存状态,使观众身临其境第30-31页
        3.2.2 凸显人物个性第31-32页
        3.2.3 强化表达效果,增强语言幽默感第32-34页
第4章 话剧《四世同堂》台词的语言特点第34-46页
    4.1 话剧台词的语言特点第34-36页
        4.1.1 表演性第34-35页
        4.1.2 性格化第35页
        4.1.3 情感化第35页
        4.1.4 口语化第35-36页
    4.2 小说文体的语言特点第36-37页
        4.2.1 建构性第36页
        4.2.2 叙事性第36页
        4.2.3 文学性第36-37页
    4.3 话剧《四世同堂》与小说《四世同堂》在语言上的一致性第37-39页
        4.3.1 语言风格继承原著“京味儿”特色第37-38页
        4.3.2 语言富于幽默性和讽刺性第38-39页
    4.4 话剧《四世同堂》语言的特点第39-46页
        4.4.1 人物语言口语化第39-40页
        4.4.2 人物对话长短句搭配,以短句为主第40-41页
        4.4.3 人物语言凸显内心情感复杂性第41-42页
        4.4.4 人物语言表现鲜明个性第42-44页
        4.4.5 人物语言蕴含义丰富第44-46页
第5章 话剧《四世同堂》对原著的提炼与体式创新第46-52页
    5.1 忠于原著风格和思想内涵第46-47页
    5.2 发掘和审视《四世同堂》的文化内涵第47-48页
    5.3 在话剧舞台艺术体式上有所创新第48-52页
        5.3.1 “说书人”角色的创造第48-49页
        5.3.2 有选择地删减人物,保留主要精神第49页
        5.3.3 运用“新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第49-52页
第6章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泰词缀对比研究
下一篇:汉泰拟声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