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 茶皂素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1 茶皂素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1.1 茶皂素的组成和结构 | 第13页 |
1.1.2 茶皂素性质 | 第13-14页 |
1.2 茶皂素的制备技术 | 第14-16页 |
1.2.1 茶皂素的提取 | 第14-15页 |
1.2.2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 | 第15-16页 |
1.2.3 茶皂素的脱色工艺研究 | 第16页 |
1.3 茶皂素的定量分析 | 第16-17页 |
1.4 茶皂素的功能及应用 | 第17-18页 |
1.4.1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 | 第17页 |
1.4.2 茶皂素的生物活性 | 第17-18页 |
1.4.3 茶皂素的应用 | 第18页 |
2 抗癌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1 癌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8-19页 |
2.2 癌症治疗方法及药物开发 | 第19页 |
3 发展趋势 | 第19页 |
4 选题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5.1 茶叶籽茶皂素提取工艺研究 | 第20页 |
5.2 高纯茶叶籽茶皂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20页 |
5.3 茶叶籽茶皂素体外抗癌生物活性研究 | 第20-21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茶叶籽茶皂素提取技术研究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1.3.1 茶皂素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23页 |
1.3.2 茶皂素标准曲线制作 | 第23-24页 |
1.3.3 计算方法 | 第24页 |
1.3.4 茶皂素提取的正交实验 | 第24页 |
1.3.5 最优正交实验的验证及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1 茶皂素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24-27页 |
2.1.1 不同料液比对茶叶籽茶皂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1.2 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茶叶籽茶皂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1.3 不同提取温度对茶叶籽茶皂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26页 |
2.1.4 不同浸提时间对茶叶籽茶皂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 正交实验 | 第27-28页 |
2.3 最优正交组合验证性实验 | 第28页 |
2.4 乙醇提取与其他提取方法效果比较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叶籽饼粕中的茶皂素研究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1.3.1 茶皂素提取液制备 | 第31页 |
1.3.2 茶皂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1页 |
1.3.3 树脂预处理 | 第31页 |
1.3.4 分离纯化茶皂素的最优树脂筛选 | 第31-32页 |
1.3.5 最优树脂动态分离纯化茶皂素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2.1 分离纯化茶皂素最优树脂筛选 | 第33-35页 |
2.1.1 树脂静态吸附茶皂素的最优料液浓度筛选 | 第33-34页 |
2.1.2 不同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茶皂素的效果比较 | 第34页 |
2.1.3 pH值对D101树脂静态吸附茶皂素的效果影响 | 第34-35页 |
2.2 D101树脂动态分离纯化茶皂素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35-40页 |
2.2.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2.2.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2.2.3 最优正交组合验证性实验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茶叶籽茶皂素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 第42-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1.1 细胞株 | 第42页 |
1.2 样品 | 第42页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1.4.1 Hela人宫颈癌细胞传代培养 | 第43页 |
1.4.2 MTT法检测Hela细胞活力 | 第43页 |
1.4.3 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荧光强度 | 第43-44页 |
1.4.4 Hela细胞划痕生长状态 | 第44页 |
1.4.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2.1 茶叶籽茶皂素对Hela细胞活性影响 | 第44-45页 |
2.2 茶皂素处理后对罗丹明123染色细胞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 茶皂素处理对细胞划痕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 第48-51页 |
1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2 创新点 | 第49页 |
3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