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关于罗西尼音乐作品之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二、关于次女高音之研究文献 | 第10-11页 |
三、关于演唱版本之研究案例 | 第11页 |
第三节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罗西尼咏叹调《不再独坐炉边悲伤》的文本解读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喜歌剧《灰姑娘》的剧情与文本阐释 | 第13-14页 |
一、《灰姑娘》的剧情介绍 | 第13页 |
二、对《灰姑娘》的文本阐释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咏叹调《不再独坐炉边悲伤》的谱面特点分析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四位歌唱家的共性特征与个性表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关于四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综述 | 第16-17页 |
一、意大利著名次女高音歌唱家塞茜莉娅·托莉的演唱风格 | 第16页 |
二、美国次女高音乔伊斯·迪多纳托的演唱风格 | 第16-17页 |
三、拉脱维亚次高音艾琳娜·嘉兰莎(Elina Garanca)演唱风格 | 第17页 |
四、中国的著名次女高音歌唱家杨光的演唱风格 | 第17页 |
第二节 四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个性表现 | 第17-28页 |
一、塞西莉娅·巴托莉的演唱版本——热情洋溢的快乐 | 第18-21页 |
二、乔伊斯·迪多纳托的演唱版本——自由华丽的快乐 | 第21-23页 |
三、艾琳娜·嘉兰莎演唱版本——粗野奔放的快乐 | 第23-25页 |
四、杨光的演唱版本——旁观者刻意的快乐 | 第25-28页 |
第三节 形成四个版本个性表现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一、不同人种的生物学与语言学差异是不同版本的天然原因 | 第28页 |
二、不同的音乐文化积淀是产生不同版本的外在原因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后记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