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歌剧、歌舞剧音乐论文

歌剧《悲怆的黎明》女性人物角色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7页
    二、 相关概念界定第7-8页
        (一) 歌剧第7页
        (二) 中国民族歌剧第7-8页
        (三) 《悲怆的黎明》第8页
    三、 研究现状第8页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8-9页
        (一) 研究方法第8-9页
        (二) 创新点第9页
    五、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应用价值第9-10页
第一章 歌剧《悲怆的黎明》概述第10-15页
    一、 民族歌剧概念第10页
    二、 歌剧《悲怆的黎明》创作背景与剧情概述第10-13页
        (一) 作曲家简介第10页
        (二) 创作背景第10-11页
        (三) 故事情节及剧情概述第11-13页
    三、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第13-15页
第二章 歌剧《悲怆的黎明》女性人物角色第15-38页
    一、 歌剧《悲怆的黎明》的音乐特征第15-18页
        (一) 歌剧《悲怆的黎明》之音乐结构第15-17页
        (二) 歌剧《悲怆的黎明》之旋律、和声及伴奏第17-18页
    二、 女性人物角色戏剧形象分析第18-21页
        (一) 林梅戏剧形象分析第19-20页
        (二) 白云戏剧形象分析第20页
        (三) 于薇戏剧形象分析第20-21页
    三、 女性人物角色音乐形象分析第21-37页
        (一) 林梅音乐形象塑造分析第21-30页
        (二) 白云的音乐形象塑造分析第30-34页
        (三) 于薇的音乐形象塑造分析第34-37页
    四、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歌剧《悲怆的黎明》现实意义第38-43页
    一、 歌剧《悲怆的黎明》在中国歌剧史上的意义第38-40页
    二、 由歌剧《悲怆的黎明》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思考第40-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探究与思考
下一篇: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的音乐形象和艺术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