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诸论 | 第9-16页 |
1.1 油茶籽油的概述 | 第9-10页 |
1.1.1 油茶籽油的相关资源 | 第9页 |
1.1.2 油茶籽油的成分与功能 | 第9-10页 |
1.2 苯并(a)芘相关介绍与毒性 | 第10-11页 |
1.3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 | 第11-12页 |
1.3.1 压榨油茶籽油 | 第11-12页 |
1.3.2 浸出油茶籽油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4.1 国内外学者对苯并(a)芘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4.2 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对苯并(a)芘产生的影响 | 第12-13页 |
1.4.3 多环芳烃脱除技术 | 第13页 |
1.5 苯并(a)芘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1.5.1 气相色谱法 | 第14页 |
1.5.2 HPLC 高相液相色谱法 | 第14页 |
1.5.3 目测比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4-15页 |
1.5.4 酶联免疫法(ELISA) | 第15-16页 |
2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选用 | 第16-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2.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6-17页 |
2.1.2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17页 |
2.1.3 样品的制备 | 第17页 |
2.1.4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2.1.5 仪器条件 | 第18页 |
2.1.6 苯并(а)芘的标准曲线 | 第18-19页 |
2.1.7 苯并(а)芘加标回收与油样的测定 | 第19页 |
2.1.8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19-23页 |
2.2.1 精密度 | 第19-20页 |
2.2.2 苯并(а)芘标准曲线 | 第20-21页 |
2.2.3 油脂试样的检测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3 苯并(а)芘的来源分析 | 第24-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3.1.3 油茶籽油制取工艺 | 第25页 |
3.1.4 苯并(а)芘在各加工环节的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3.1.5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3.2.1 油茶籽油生产各环节苯并(а)芘的含量测定 | 第26-31页 |
4 油茶籽油中苯并(а)芘含量的控制 | 第31-36页 |
4.1 确定控制污染关键点 | 第31-34页 |
4.1.1 从原料上控制污染 | 第32页 |
4.1.2 从加工环节控制污染 | 第32-33页 |
4.1.3 精炼过程 | 第33-34页 |
4.2 分析控制污染关键点 | 第34-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