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衢州话的否定标记词研究

目录第3-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8-15页
    1.1 否定范畴研究概况第8-12页
        1.1.1 现代汉语普通话否定范畴研究第9-11页
            1.1.1.1 否定标记词个案研究第9页
            1.1.1.2 否定标记词对比研究第9-10页
            1.1.1.3 否定句式研究第10-11页
        1.1.2 方言否定范畴研究第11-12页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范围第12-15页
2. 衢州话否定标记词的句法分布第15-64页
    2.0 衢州话的五个否定标记词第15页
    2.1 弗第15-43页
        2.1.1 否定谓词性成分第15-35页
            2.1.1.1 动态动词前第16-20页
            2.1.1.2 静态动词前第20-25页
            2.1.1.3 情态动词前第25-27页
            2.1.1.4 否定介词结构第27-28页
            2.1.1.5 VR结构否定式第28-34页
            2.1.1.6 形容词前第34页
            2.1.1.7 副词前第34-35页
        2.1.2 否定体词性成分第35-36页
            2.1.2.1 “弗个棱”/“弗哈棱”第35-36页
            2.1.2.2 “N弗N”结构第36页
        2.1.3 “弗”与否定句式第36-43页
            2.1.3.1 疑问句中的“弗”第36-39页
            2.1.3.2 祈使句中的“弗”第39页
            2.1.3.3 复合否定第39-41页
            2.1.3.4 固定格式(成语、俗语、熟语)第41-43页
    2.2 朆第43-52页
        2.2.1 动态动词前第43-47页
        2.2.2 静态动词前第47-49页
        2.2.3 “朆”的其他用法第49-52页
    2.3 (?)第52-53页
        2.3.1 否定动态动词,否定将来事件发生第52页
        2.3.2 否定静态动词,否定将来状态存在第52-53页
    2.4 (?)第53-55页
        2.4.1 (?)+V第53-55页
        2.4.2 覅+N第55页
    2.5 呒第55-61页
        2.5.1 呒+N第55-57页
        2.5.2 呒+数量词第57-58页
        2.5.3 “呒个棱”第58页
        2.5.4 复合否定第58-60页
        2.5.5 固定格式(成语、俗语、熟语)第60-61页
    2.6 小结第61-64页
3. 衢州话否定标记词的语义分析第64-90页
    3.1 “弗”、“朆”、“(?)”的时间语义第64-81页
        3.1.1 “三时”视角下的“时间语义”第64-67页
            3.1.1.1 时相、时制与时体第64-65页
            3.1.1.2 否定标记词的时制义与时体义第65页
            3.1.1.3 三时标记词第65-67页
        3.1.2 “弗”的泛时性第67-73页
            3.1.2.1 “弗”与现在时第68-70页
            3.1.2.2 “弗”与过去时第70-71页
            3.1.2.3 “弗”与将来时第71-72页
            3.1.2.4 无时间标记的“弗”否定第72-73页
        3.1.3 “朆”的历时性第73-80页
            3.1.3.1 “朆”否定过去持续事件第74-78页
            3.1.3.2 “朆”的完整体意义第78-80页
        3.1.4 “(?)”否定相对将来事件、状态和虚拟语气第80-81页
    3.2 “覅”、“(?)”的情态语义第81-87页
        3.2.1 “情态”的意义与分类第81-83页
        3.2.2 “覅”:否定趋向,祈使句中表禁止、劝阻第83-86页
        3.2.3 “(?)”:说话人对主语动作趋势、意愿的否定预测第86-87页
    3.3 “呒”的数量语义第87-88页
    3.4 小结第88-90页
4. 结语第90-92页
注释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附录第100-114页
后记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主体性意识看商务谈判中的口译策略
下一篇:汉泰脸部器官词语的认知对比研究--以“脸、面”与“眼、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