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配气机构论文

基于配气凸轮驱动的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气门运动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发动机全可变气门机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2 发动机全可变气门机构的发展现状第15-21页
        1.2.1 凸轮轴气门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第16-19页
        1.2.2 无凸轮轴气门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第19-21页
    1.3 无节气门发动机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7页
        1.4.1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24页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4-27页
第2章 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工作原理第27-35页
    2.1 SDFVVS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7-31页
        2.1.1 SDFVVS的基本结构第27-28页
        2.1.2 SDFVVS的工作原理与过程第28-29页
        2.1.3 泄油控制器与落座缓冲机构的原理第29-31页
    2.2 系统相关部件参数的设计要求与选取第31-32页
        2.2.1 液压活塞与气门弹簧参数的选取第31页
        2.2.2 液压挺柱参数的选取第31-32页
        2.2.3 液压油参数的选取第32页
    2.3 SDFVVS机构的优点第32-34页
    2.4 本章总结第34-35页
第3章 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35-57页
    3.1 配气机构运动学第35-38页
        3.1.1 平底液压挺柱的运动规律第35-36页
        3.1.2 配气凸轮与平底液压挺柱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第36-37页
        3.1.3 非平底挺柱的运动规律第37-38页
    3.2 SDFVVS机构配气凸轮型线的设计思想与要求第38-40页
        3.2.1 配气凸轮型线的设计思想第38-39页
        3.2.2 配气凸轮型线的设计要求第39-40页
    3.3 配气凸轮型线的设计方法第40-48页
        3.3.1 配气凸轮型线的组成与表示方法第40-41页
        3.3.2 缓冲段的设计第41-44页
        3.3.3 工作段的设计第44-48页
    3.4 凸轮型线程序设计方法第48-51页
        3.4.1 凸轮型线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第48-49页
        3.4.2 一元全区间等距插值第49-51页
    3.5 凸轮型线设计的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3.6 本章总结第55-57页
第4章 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7-73页
    4.1 配气机构动力学第57-60页
        4.1.1 气门实际运动规律第57-58页
        4.1.2 单质量动力学模型第58-60页
    4.2 SDFVVS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0页
    4.3 有限元方法与ADINA软件介绍第60-62页
        4.3.1 有限元方法第61页
        4.3.2 ADINA软件简介第61-62页
    4.4 SDFVVS机构有限元仿真的基本步骤第62-63页
    4.5 SDFVVS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3-70页
        4.5.1 建立机构的几何模型第63-68页
        4.5.2 建立机构的有限元模型第68-70页
    4.6 仿真结果分析第70-72页
    4.7 本章总结第72-73页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时电价的离并网混合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性运行优化研究
下一篇:膨胀性土质隧道变形破坏模式与防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