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8页 |
创新点和重难点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第一章《教与学》概述 | 第11-15页 |
1.1 《教与学》的基本信息 | 第11-13页 |
1.2 《教与学》历史教学专号 | 第13-14页 |
1.3 《教与学》史地教育专号 | 第14-15页 |
第二章《教与学》与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 第15-33页 |
2.1 从《教与学》看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学目标 | 第15-20页 |
2.1.1 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 第16-17页 |
2.1.2 中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 第17-20页 |
2.2 从《教与学》看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 第20-25页 |
2.2.1 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目的 | 第20-21页 |
2.2.2 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原则 | 第21-25页 |
2.3 从《教与学》看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师的培养 | 第25-28页 |
2.3.1 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培养 | 第25页 |
2.3.2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第25-28页 |
2.4 从《教与学》看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法的改革 | 第28-33页 |
2.4.1 传统讲演法的突破 | 第28-30页 |
2.4.2 启发式教学和兴趣教学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 | 第33-37页 |
3.1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 | 第33-35页 |
3.2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对当今的启示 | 第35-37页 |
3.2.1 重视培养中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 第35页 |
3.2.2 注重对中学历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 第35页 |
3.2.3 倡导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