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1页 |
第2章 翻译任务描述 | 第11-13页 |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 第11页 |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 第11页 |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准备 | 第11-12页 |
2.4 翻译计划 | 第12-13页 |
第3章 情态动词的分类与意义 | 第13-17页 |
3.1 帕氏理论下的情态分类 | 第13-15页 |
3.1.1 认识情态 | 第13-14页 |
3.1.2 证据情态 | 第14页 |
3.1.3 道义情态 | 第14-15页 |
3.1.4 动力情态 | 第15页 |
3.2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观的三重意义 | 第15-17页 |
3.2.1 概念意义 | 第15-16页 |
3.2.2 人际意义 | 第16页 |
3.2.3 语篇意义 | 第16-17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美国海军潜水手册》的情态分析 | 第17-22页 |
4.1 帕氏理论下情态动词的情态分析 | 第17-19页 |
4.2 情态动词的频率与分布 | 第19-20页 |
4.3 科技英语情态动词的特征 | 第20-22页 |
第5章 《美国海军潜水手册》英译汉中情态意义的重构 | 第22-32页 |
5.1 概念意义重构 | 第22-26页 |
5.1.1 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 | 第22-24页 |
5.1.2 英译汉概念意义重构的实例分析 | 第24-26页 |
5.2 人际意义重构 | 第26-29页 |
5.2.1 情态极值转换 | 第27-28页 |
5.2.2 情态成分省略 | 第28-29页 |
5.3 语篇意义重构 | 第29-32页 |
5.3.1 语气衔接 | 第30页 |
5.3.2 语调衔接 | 第30-3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1 原文 | 第36-79页 |
附录2 译文 | 第79-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