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一章 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相关背景 | 第9-11页 |
| 一、《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的创作背景 | 第9页 |
| (一) 《蝶恋花·答李淑一》创作时间、背景 | 第9页 |
| (二)《蝶恋花·答李淑一》内容简介 | 第9页 |
| 二、《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与弹词的完美结合 | 第9-11页 |
| (一)苏州弹词的形成与发展 | 第9页 |
| (二)弹词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与弹词的结合 | 第9-11页 |
| 第二章 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语言及唱腔特征 | 第11-13页 |
| 一、苏州方言的语言特征 | 第11页 |
| (一)苏州方言的声调 | 第11页 |
| (二)苏州方言的声韵 | 第11页 |
| 二、苏州方言的声调与声韵在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一)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声调的应用 | 第11页 |
| (二)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声韵的应用 | 第11-12页 |
| 三、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唱腔风格 | 第12-13页 |
| (一)苏州弹词的唱腔特征 | 第12页 |
| (二)苏州弹词的唱腔风格在弹词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第三章 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演唱风格 | 第13-16页 |
| 一、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作品分析 | 第13页 |
| 二、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艺术处理 | 第13-14页 |
| (一)甩腔 | 第13页 |
| (二)喷口 | 第13-14页 |
| (三)顿腔 | 第14页 |
| (四)行腔 | 第14页 |
| (五)擞腔 | 第14页 |
| 三、《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演唱体会 | 第14-16页 |
| 结语 | 第16-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20页 |
| 致谢 | 第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