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兴起 | 第9页 |
1.1.2 MOOC的崛起 | 第9-10页 |
1.1.3 开放大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与机遇并存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2 混合式学习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国内外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 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 第23-24页 |
2.3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页 |
2.3.3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2.3.4 最优化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3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 第27-31页 |
3.1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 | 第27-28页 |
3.1.1 中国MOOC平台与制作团队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3.1.2 中国大学MOOC平台模式分析 | 第28页 |
3.2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 第28-31页 |
3.2.1 MOOC与混合式学习优势互补 | 第28-29页 |
3.2.2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互补 | 第29页 |
3.2.3 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互补 | 第29-30页 |
3.2.4 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互补 | 第30-31页 |
4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 第31-46页 |
4.1 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4.1.1 目标导向性原则 | 第31页 |
4.1.2 系统性原则 | 第31页 |
4.1.3 可行性原则 | 第31-32页 |
4.1.4 反馈性原则 | 第32页 |
4.2 构建模式 | 第32-46页 |
4.2.1 前期准备 | 第33-40页 |
4.2.2 学习活动设计 | 第40-44页 |
4.2.3 学习评价设计 | 第44-46页 |
5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开放大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46-65页 |
5.1 前期准备 | 第46-48页 |
5.1.1 学习者分析 | 第46-47页 |
5.1.2 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分析 | 第47-48页 |
5.2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 第48-55页 |
5.2.1 MOOC在线学习 | 第48-55页 |
5.2.2 传统课堂学习 | 第55页 |
5.3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课程案例成效分析 | 第55-65页 |
5.3.1 两种教学模式的测试成绩分析 | 第56页 |
5.3.2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认可度分析 | 第56-57页 |
5.3.3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满意度分析 | 第57-59页 |
5.3.4 MOOC平台在线学习效果分析 | 第59-63页 |
5.3.5 传统课堂学习部分 | 第63-6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A 学习者前端分析调查问卷 | 第71-73页 |
附录B 基于MOOC的混合式模式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