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酶催化的鸡肉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英文缩写说明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1页
    1.1 肉蛋白第11-13页
        1.1.1 肉蛋白的凝胶形成第11页
        1.1.2 肉蛋白的凝胶持水性第11页
        1.1.3 肉蛋白的乳化特性第11-12页
        1.1.4 鸡肉蛋白第12-13页
            1.1.4.1 鸡肉蛋白的组成第12页
            1.1.4.2 鸡肉蛋白的营养价值评价第12-13页
            1.1.4.3 鸡肉蛋白在鸡肉制品中的作用第13页
    1.2 转谷氨酰胺酶第13-15页
        1.2.1 TG 的来源和生理生化特性第13-14页
        1.2.2 TG 的结构特性与作用机理第14-15页
        1.2.3 TG 的功能特性第15页
    1.3 大豆蛋白第15-17页
        1.3.1 大豆蛋白的营养健康性第15页
        1.3.2 大豆蛋白的结构及与其凝胶性和乳化性的关系第15-16页
            1.3.2.1 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第15-16页
            1.3.2.2 结构对凝胶性的影响第16页
            1.3.2.3 结构对乳化性的影响第16页
        1.3.3 大豆蛋白作为功能性蛋白添加于肉制品中的可行性第16-17页
        1.3.4 大豆蛋白的应用第17页
    1.4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17页
    1.5 转谷氨酰胺酶催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5.1 TG 催化肌原纤维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2 TG 催化非肉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2.1 TG 催化大豆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5.2.2 TG 催化乳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2.3 TG 催化谷类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9页
        1.5.3 TG 催化肉蛋白和非肉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课题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1 立题意义第20页
        1.6.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2.1.1 材料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第21-22页
            2.1.2.1 主要溶液配制第21-22页
            2.1.2.2 主要化学试剂第22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0页
        2.2.1 肌原纤维蛋白(MPI)的制备第23-24页
        2.2.2 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制备第24页
        2.2.3 酶液的制备第24页
        2.2.4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第24-25页
        2.2.5 酶催化 MPI 和 SPI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5-27页
            2.2.5.1 电泳方法第25-26页
            2.2.5.2 差示热量扫描(DSC)第26页
            2.2.5.3 荧光光谱扫描第26-27页
            2.2.5.4 激光散射仪法第27页
            2.2.5.5 浊度测定第27页
        2.2.6 蛋白质凝胶持水性(WHC)的测定第27-28页
            2.2.6.1 蛋白质凝胶的制备第27页
            2.2.6.2 凝胶持水性的计算方法第27-28页
        2.2.7 蛋白质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第28页
            2.2.7.1 乳化活性的测定第28页
            2.2.7.2 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第28页
        2.2.8 产品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2.2.8.1 鸡肉肠配方第28-29页
            2.2.8.2 鸡肉肠加工工艺第29页
            2.2.8.3 质构仪数据采集第29页
            2.2.8.4 出品率和蒸煮损失率的测定方法第29-30页
    2.3 统计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1-55页
    3.1 TG 催化 MPI、SPI 及二者混合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第31-44页
        3.1.1 电泳图谱分析第31-34页
            3.1.1.1 TG 对 MPI 的催化作用分析第31-32页
            3.1.1.2 TG 对 SPI 的催化作用分析第32-33页
            3.1.1.3 TG 对 MPI/SPI 混合蛋白的催化作用分析第33-34页
        3.1.2 DSC 图谱分析第34-38页
            3.1.2.1 TG 催化单独 MPI 的 DSC 图谱分析第34-36页
            3.1.2.2 TG 催化的 MPI/SPI 混合蛋白的 DSC 图谱分析第36-38页
        3.1.3 荧光光谱分析第38-41页
            3.1.3.1 TG 催化单独 MPI 的荧光图谱分析第38-39页
            3.1.3.2 TG 催化单独 SPI 的荧光图谱分析第39-40页
            3.1.3.3 TG 催化单独 MPI/SPI 混合蛋白的荧光图谱分析第40-41页
        3.1.4 激光散射图谱分析第41-43页
        3.1.5 浊度变化分析第43-44页
    3.2 TG 催化蛋白交联对其凝胶性和乳化性的影响第44-51页
        3.2.1 SDS-PAGE 凝胶性分析第44-49页
            3.2.1.1 MPI 蛋白热诱导凝胶性质第44-46页
            3.2.1.2 SPI 蛋白热诱导凝胶性质第46-47页
            3.2.1.3 MPI/SPI 混合蛋白热诱导凝胶性质第47-49页
        3.2.2 对凝胶持水性(WHC)的影响第49页
        3.2.3 对乳化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第49-51页
    3.3 TG 催化的 MPI 和 SPI 相互作用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第51-55页
        3.3.1 对质构特性的影响第51-53页
        3.3.2 对蒸煮损失率的影响第53-54页
        3.3.3 对出品率的影响第54-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
下一篇:LLC谐振DC/DC变换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