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关于团队激励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关于营销团队激励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评价 | 第14页 |
1.3 研究路径、思路及技术路径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研究路径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7-23页 |
2.1 团队概况 | 第17-18页 |
2.1.1 团队概念 | 第17页 |
2.1.2 团队理论 | 第17-18页 |
2.2 团队激励理论 | 第18-21页 |
2.2.1 激励定义 | 第18页 |
2.2.2 内容型激励 | 第18-20页 |
2.2.3 过程型激励 | 第20-21页 |
2.3 动机、行为、态度及心理契约 | 第21-23页 |
2.3.1 工作动机 | 第21页 |
2.3.2 工作态度 | 第21-22页 |
2.3.3 心理契约 | 第22-23页 |
第3章 浙江逗哈科技杭州分公司营销团队现状 | 第23-28页 |
3.1 浙江逗哈科技杭州分公司介绍 | 第23-25页 |
3.2 浙江逗哈科技杭州分公司行业背景 | 第25页 |
3.3 浙江逗哈科技杭州分公司营销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25-28页 |
3.3.1 员工离职率高 | 第26页 |
3.3.2 团队缺乏工作积极性 | 第26-27页 |
3.3.3 内部管理机制流于形式 | 第27页 |
3.3.4 内部无成长路径 | 第27页 |
3.3.5 企业文化缺失 | 第27-28页 |
第4章 浙江逗哈科技杭州分公司营销团队调研 | 第28-40页 |
4.1 问卷内容设计 | 第28页 |
4.2 调查方法和回收统计 | 第28-35页 |
4.2.1 样本介绍 | 第28-31页 |
4.2.2 营销团队成员特点分析 | 第31-33页 |
4.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4.3 人员访谈设计 | 第35-36页 |
4.3.1 人员访谈设计 | 第35页 |
4.3.2 人员访谈结果汇总 | 第35-36页 |
4.4 现行激励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40页 |
4.4.1 薪酬建设缺乏客观性 | 第36-37页 |
4.4.2 无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37页 |
4.4.3 团队氛围欠佳 | 第37页 |
4.4.4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 第37-38页 |
4.4.5 缺乏系统培训与个人发展 | 第38页 |
4.4.6 团队自身问题 | 第38-40页 |
第5章 浙江逗哈科技杭州分公司营销团队激励体系设计 | 第40-57页 |
5.1 物质利益激励 | 第40-43页 |
5.1.1 薪酬体系的完善 | 第40-41页 |
5.1.2 福利补贴的优化 | 第41-43页 |
5.2 权力赋予激励 | 第43-45页 |
5.2.1 直接授权 | 第44页 |
5.2.2 职责与权力相符 | 第44页 |
5.2.3 细节关注及有效追踪 | 第44页 |
5.2.4 认可和信任 | 第44-45页 |
5.2.5 承认失败 | 第45页 |
5.3 使命赋予激励 | 第45页 |
5.4 决策参与激励 | 第45-47页 |
5.4.1 正式沟通 | 第46页 |
5.4.2 非正式沟通 | 第46-47页 |
5.4.3 换位思考 | 第47页 |
5.5 荣誉给予激励 | 第47-48页 |
5.5.1 优秀员工评选 | 第47-48页 |
5.5.2 年度感动人物 | 第48页 |
5.6 目标感召激励 | 第48-53页 |
5.6.1 以销售业绩为导向 | 第48-50页 |
5.6.2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优化 | 第50-53页 |
5.7 发展机会激励 | 第53-55页 |
5.7.1 以公司价值观为前提 | 第53页 |
5.7.2 公平公正 | 第53页 |
5.7.3 区域验证 | 第53-54页 |
5.7.4 个人晋升 | 第54-55页 |
5.8 培训延伸激励 | 第55-57页 |
5.8.1 建立学习型团队 | 第55页 |
5.8.2 培训制度建设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一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