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船结构总纵极限强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8页 |
| ·论文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 ·国内外极限强度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 ·船体梁极限强度理论研究的历史 | 第13-14页 |
| ·船体极限强度试验研究历史 | 第14-15页 |
| ·三体船发展及试验研究状态 | 第15-16页 |
| ·目前船体梁极限强度研究状态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三体船加筋板单元极限强度研究分析 | 第18-47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失效模式及计算模型 | 第18-21页 |
| ·弹塑性屈服失效 | 第21-22页 |
| ·梁柱屈曲失效 | 第22-27页 |
| ·扭转屈曲失效 | 第27-34页 |
| ·折边材或组合型材的腹板局部屈曲失效 | 第34-38页 |
| ·扁钢腹板局部屈曲失效 | 第38-39页 |
| ·板格屈曲失效 | 第39-42页 |
| ·型材面板局部屈曲失效 | 第42-44页 |
| ·各种屈曲模式的比较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板架极限强度计算与优化 | 第47-61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大跨度板架的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47-53页 |
| ·理论方法计算甲板稳定性 | 第47-50页 |
| ·有限元法 | 第50-51页 |
| ·算例分析 | 第51-53页 |
| ·大跨度板架的稳定性优化设计 | 第53-56页 |
| ·三体船主甲板稳定性评估 | 第56-59页 |
| ·不带片体的主甲板稳定性计算 | 第56-58页 |
| ·带片体的主甲板稳定性计算 | 第58-59页 |
| ·结果分析 | 第59页 |
| ·板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SMITH 法三体船极限强度研究 | 第61-79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基本原理 | 第61-64页 |
| ·Mars 软件计算步骤介绍 | 第64-68页 |
| ·用 Smith 法计算三体船结构极限强度 | 第68-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三体船极限强度研究 | 第79-10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极限强度计算方法介绍 | 第79-87页 |
| ·定义材料性能 | 第80-81页 |
| ·模型单元类型和网格尺寸 | 第81页 |
| ·几何非线性 | 第81-82页 |
| ·非线性计算方法-修正的弧长法 | 第82-85页 |
| ·载荷加载方式和边界条件 | 第85-86页 |
| ·初始缺陷 | 第86-87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极限强度计算方法验证 | 第87-92页 |
| ·Nishihara 模型 | 第87-89页 |
| ·Reckling 模型 | 第89-92页 |
| ·三体船极限强度舱段有限元分析 | 第92-99页 |
| ·舱段计算结果 | 第92-98页 |
| ·结果分析 | 第98-99页 |
| ·三体船极限强度全船有限元分析 | 第99-104页 |
| ·全船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100-101页 |
| ·纯弯曲状态计算 | 第101页 |
| ·#~69 单个舱壁加载计算 | 第101-102页 |
| ·模拟实船弯矩分布的多个舱壁加载计算 | 第102-104页 |
| ·三体船极限强度结果分析与评估 | 第104-106页 |
| ·计算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4-105页 |
| ·三体船极限强度评估 | 第105-106页 |
| ·小结 | 第106-10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