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李果实概述 | 第13页 |
1.2 果实冷藏期间氨基酸的变化 | 第13-16页 |
1.2.1 氨基酸概述 | 第13-14页 |
1.2.2 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1.3 果实冷藏期间生物胺的变化 | 第16-20页 |
1.3.1 生物胺概述 | 第16-18页 |
1.3.2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 第18-20页 |
1.4 果实冷藏期间能量物质的变化 | 第20-22页 |
1.4.1 能量物质概述 | 第20页 |
1.4.2 能量物质的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2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第2章“安格诺”李果实冷藏期间氨基酸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24-4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2.3.1 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 第26-30页 |
2.3.2 冷藏期间不同成熟度李果实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 | 第30-40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3章“安格诺”李果实冷藏期间生物胺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42-52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3.3.1 衍生试剂的选择 | 第44-45页 |
3.3.2 生物胺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 第45-47页 |
3.3.3 冷藏期间不同成熟度李果实中生物胺的含量变化 | 第47-50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4章“安格诺”李果实冷藏期间能量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4.3.1 流动相PH的选择 | 第53页 |
4.3.2 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的选择 | 第53-54页 |
4.3.3 能量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 第54-55页 |
4.3.4 冷藏期间不同成熟度李果实中能量物质的含量变化 | 第55-58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8-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李果实冷藏期间氨基酸含量变化的规律 | 第62页 |
5.2 李果实冷藏期间生物胺含量变化的规律 | 第62页 |
5.3 李果实冷藏期间能量物质含量变化的规律 | 第62-63页 |
5.4 李果实冷藏期间氨基酸、生物胺与能量物质间的相关性 | 第63页 |
5.5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