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

苦丁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苦丁茶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1 三萜及苷类化合物第17-18页
        1.3.2 多酚类化合物第18-19页
        1.3.3 黄酮类化合物第19页
        1.3.4 氨基酸第19页
        1.3.5 可溶性多糖第19-20页
        1.3.6 挥发性成分第20页
    1.4 苦丁茶的药理活性及保健作用研究第20-21页
        1.4.1 抗氧化作用第20页
        1.4.2 对心血管的作用第20页
        1.4.3 降血糖作用第20-21页
        1.4.4 抑菌作用第21页
        1.4.5 免疫调节功能第21页
        1.4.6 抗肿瘤活性第21页
    1.5 本课题的提出第21-25页
        1.5.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 苦丁茶HPLC指纹图谱初步研究第25-48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2.2.1 试剂第25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5页
        2.2.3 实验所用原材料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6页
        2.3.2 实验条件优化第26-27页
        2.3.3 参照峰的选择第27页
        2.3.4 方法学考察第27-28页
        2.3.5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评价第28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8-47页
        2.4.1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28页
        2.4.2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28-30页
        2.4.3 超声时间的选择第30-31页
        2.4.4 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第31-36页
        2.4.5 参照峰的选择第36-37页
        2.4.6 方法学考察第37-43页
        2.4.7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评价第43-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小分子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鉴定及活性评价第48-81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8-50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48-49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49-50页
    3.3 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有机溶剂分级萃取第50-51页
        3.3.1 乙醇粗提物的制备第50页
        3.3.2 分级萃取四个极性部位第50-51页
    3.4 活性评价第51-55页
        3.4.1 抗氧化活性第51-53页
        3.4.2 抗补体活性第53页
        3.4.3 抗肿瘤活性第53-55页
    3.5 分离纯化第55-57页
        3.5.1 分离纯化方法与手段第55页
        3.5.2 乙酸乙酯相分离纯化流程第55-57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57-80页
        3.6.1 粗提物及其溶剂萃取组分抗氧化活性评价第57-59页
        3.6.2 粗提物及其溶剂萃取组分抗补体活性评价第59-60页
        3.6.3 粗提物及其溶剂萃取组分抗肿瘤活性评价第60-61页
        3.6.4 乙酸乙酯相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鉴定第61-80页
    3.7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苦丁茶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第81-106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81-83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81-83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83页
    4.3 实验方法第83-93页
        4.3.1 溶液的配制第83-84页
        4.3.2 细胞的培养第84页
        4.3.3 细胞形态观察及抑制率的测定第84页
        4.3.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第84-85页
        4.3.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第85页
        4.3.6 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检测第85-86页
        4.3.7 细胞核形态观察第86-87页
        4.3.8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检测第87页
        4.3.9 RT-PCR荧光定量分析第87-90页
        4.3.10 Western印迹分析第90-93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3-105页
        4.4.1 单体化合物抑制不同细胞增殖的能力第93-94页
        4.4.2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存活率及形态学影响第94-95页
        4.4.3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第95-96页
        4.4.4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第96-97页
        4.4.5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第97-98页
        4.4.6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第98-99页
        4.4.7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第99-101页
        4.4.8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1-103页
        4.4.9 Pomdid acid对MCF-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第103-105页
    4.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五章 大孔吸附树脂对苦丁茶多酚类物质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第106-141页
    5.1 引言第106页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06-108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106-107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107-108页
    5.3 实验方法第108-118页
        5.3.1 溶液的配制第108-109页
        5.3.2 苦丁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与优化第109-111页
        5.3.3 大孔树脂吸附苦丁茶多酚类物质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第111-114页
        5.3.4 苦丁茶多酚酶活性抑制研究第114-115页
        5.3.5 苦丁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研究第115-118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8-140页
        5.4.1 绿原酸标准曲线第118页
        5.4.2 超声提取法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118-121页
        5.4.3 超声提取法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第121-125页
        5.4.4 苦丁茶多酚酶活性抑制结果分析第125-126页
        5.4.5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测定结果分析第126-128页
        5.4.6 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测定结果分析第128-130页
        5.4.7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分析第130-132页
        5.4.8 总还原力测定结果分析第132页
        5.4.9 苦丁茶多酚大孔树脂吸附初步研究第132-140页
    5.5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六章 苦丁茶多酚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抗炎机制研究第141-159页
    6.1 前言第141页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41-143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141-143页
        6.2.2 仪器与设备第143页
    6.3 实验方法第143-148页
        6.3.1 溶液的配制第143-144页
        6.3.2 细胞的培养第144页
        6.3.3 MTT法检测苦丁茶多酚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第144页
        6.3.4 Griess法检测巨噬细胞释放NO第144-145页
        6.3.5 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β第145-146页
        6.3.6 RT-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mRNA表达第146-147页
        6.3.7 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和NF-κB信号通路第147-148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48-158页
        6.4.1 苦丁茶多酚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第148页
        6.4.2 苦丁茶多酚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第148-149页
        6.4.3 苦丁茶多酚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第149-150页
        6.4.4 苦丁茶多酚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β的影响第150-154页
        6.4.5 苦丁茶多酚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54-156页
        6.4.6 苦丁茶多酚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APKs通路的影响第156-157页
        6.4.7 苦丁茶多酚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F-κB通路的影响第157-158页
    6.5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第七章 苦丁茶多糖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第159-195页
    7.1 引言第159页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59-162页
        7.2.1 材料与试剂第159-161页
        7.2.2 仪器与设备第161-162页
    7.3 实验方法第162-168页
        7.3.1 溶液的配制第162-163页
        7.3.2 苦丁茶多糖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第163页
        7.3.3 苦丁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第163页
        7.3.4 苦丁茶多糖的分离纯化第163-164页
        7.3.5 理化性质的测定第164-165页
        7.3.6 结构分析第165-167页
        7.3.7 免疫活性评价第167-168页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68-194页
        7.4.1 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分析第168-169页
        7.4.2 苯酚硫酸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第169页
        7.4.3 单因素分析第169-171页
        7.4.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第171-175页
        7.4.5 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流程第175-176页
        7.4.6 苦丁茶多糖的离子交换柱层析第176-177页
        7.4.7 苦丁茶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纯度鉴定第177-178页
        7.4.8 苦丁茶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第178-180页
        7.4.9 苦丁茶多糖的结构分析第180-186页
        7.4.10 苦丁茶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研究第186-194页
    7.5 本章小结第194-195页
结论和展望第195-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7-209页
致谢第209-211页
附件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校长在学校文化营建中的领导行为研究--以C市和T市10所小学为例
下一篇:中国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及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