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自我调控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1.1 自我调控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自我调控的结构研究 | 第14-15页 |
1.1.3 自我调控的发展及特点 | 第15-16页 |
1.1.4 自我调控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1.5 自我调控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 网络游戏行为 | 第18-19页 |
1.2.1 网络游戏的概念及影响 | 第18页 |
1.2.2 网络游戏行为的测量 | 第18-19页 |
1.3 自我调控与网络游戏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1-22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22页 |
2.4.2 实际意义 | 第22-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4-28页 |
3.2.1 自我调控的测量 | 第24-26页 |
3.2.2 网络游戏行为的测量 | 第26-28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4.1 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分析 | 第28页 |
4.2 中小学生各年级自我调控类型的比较 | 第28-29页 |
4.3 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在性别上的比较 | 第29页 |
4.4 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关系 | 第29-32页 |
5 讨论 | 第32-42页 |
5.1 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的分布 | 第32页 |
5.2 中小学生各年级自我调控类型的比较 | 第32-33页 |
5.3 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在性别上的比较 | 第33页 |
5.4 自我调控类型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关系 | 第33-36页 |
5.5 教育建议 | 第36-40页 |
5.5.1 引导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从总体上向俱高型转化 | 第36-37页 |
5.5.2 努力保持四年级俱高型学生的比例,防止其随年级升高向俱低型转化 | 第37页 |
5.5.3 注重提高四、六年级学生的主张水平和八年级学生的抑制水平 | 第37-39页 |
5.5.4 根据中小学生自我调控类型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关系,制定有利于中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 | 第39-40页 |
5.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0-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