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页 |
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先例现象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俄语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的研究依据 | 第10-11页 |
1.2.1 论依据 | 第10-11页 |
1.2.2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1.3 俄语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俄语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的来源 | 第13-27页 |
2.1 俄罗斯文艺作品 | 第13-19页 |
2.1.1 民间口头创作 | 第13-15页 |
2.1.2 文学作品 | 第15-18页 |
2.1.3 艺术作品 | 第18-19页 |
2.2 俄语熟语 | 第19-22页 |
2.2.1 名人名言 | 第19-21页 |
2.2.2 俗语、谚语 | 第21-22页 |
2.3 俄罗斯现实生活 | 第22-26页 |
2.3.1 俄罗斯社会 | 第22-23页 |
2.3.2 俄罗斯政治生活 | 第23-25页 |
2.3.3 俄罗斯军事事件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俄语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 第27-35页 |
3.1 先例现象的分类 | 第27-30页 |
3.1.1 真实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 | 第27-28页 |
3.1.2 经加工的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 | 第28-29页 |
3.1.3 虚构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 | 第29-30页 |
3.2 先例现象的特点 | 第30-31页 |
3.2.1 超个性 | 第30页 |
3.2.2 认知性 | 第30-31页 |
3.2.3 情感性 | 第31页 |
3.2.4 复现性 | 第31页 |
3.3 先例现象的体现形式 | 第31-34页 |
3.3.1 原形形式复现 | 第32-33页 |
3.3.2 变体形式复现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俄语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 第35-43页 |
4.1 先例现象的功能 | 第35-37页 |
4.1.1 称名功能 | 第35-36页 |
4.1.2 情感功能 | 第36页 |
4.1.3 取信功能 | 第36页 |
4.1.4 象征功能 | 第36-37页 |
4.2 先例现象在现代俄语中的使用情况 | 第37-38页 |
4.2.1 人物和事件先例现象的数量 | 第37-38页 |
4.2.2 先例现象在报刊标题中的使用 | 第38页 |
4.3 先例现象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1 积极影响 | 第39页 |
4.3.2 消极影响 | 第39-40页 |
4.4 先例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1 俄语学习者对先例现象的熟知度 | 第40-41页 |
4.4.2 克服先例现象阻碍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A | 第48-50页 |
附录B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