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食品中两种致病菌的特征分析与免疫蛋白鉴定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20页
    1.1 中式菜肴的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大肠杆菌O157: H7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1 大肠杆O157:H7的生物学特性第10页
        1.2.2 大肠杆菌O157:H7的危害及致病性第10-11页
        1.2.3 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第11-12页
    1.3 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背景第12-16页
        1.3.1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2页
        1.3.2 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及致病性第12页
        1.3.3 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第12-13页
        1.3.4 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型方法第13-14页
        1.3.5 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性研究第14-16页
    1.4 有关细菌蛋白的研究第16页
    1.5 常用的蛋白分离分析技术第16-17页
        1.5.1 二维凝胶电泳(2-DE)第16-17页
        1.5.2 差异凝胶电泳(DIGE)第17页
        1.5.3 多维液相色谱(MDLC)第17页
    1.6 质谱分析技术第17-18页
    1.7 免疫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9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6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6页
        2.1.1 样品来源第20页
        2.1.2 实验菌株第20页
        2.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20-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6页
        2.2.1 样品处理及细菌检测第26-28页
        2.2.2 单增李斯特菌MLST分型第28页
        2.2.3 常规抗生素药敏检测第28-29页
        2.2.4 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因子检测第29页
        2.2.5 菌株的活化培养第29-30页
        2.2.6 大肠杆菌O157:H7和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0-31页
        2.2.7 大肠杆菌O157:H7和单增李斯特菌蛋白样品的制备第31-32页
        2.2.8 一维蛋白质电泳第32页
        2.2.9 二维双向电泳第32-34页
        2.2.10 免疫印迹第34-35页
        2.2.11 质谱鉴定第35-3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6-60页
    3.1 样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第36-38页
        3.1.1 大肠杆菌O157:H7的污染情况第36页
        3.1.2 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第36-38页
    3.2 单增李斯特菌的MLST分型第38-39页
    3.3 单增李斯特菌的药敏分析第39-46页
        3.3.1 常规抗生素检测参考标准第39-40页
        3.3.2 质控菌株检测结果第40-41页
        3.3.3 单增李斯特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第41-42页
        3.3.4 单增李斯特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第42-43页
        3.3.5 单增李斯特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第43页
        3.3.6 单增李斯特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第43-44页
        3.3.7 单增李斯特菌对磺胺类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第44页
        3.3.8 单增李斯特菌对氯霉素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第44页
        3.3.9 单增李斯特菌对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第44页
        3.3.10 单增李斯特菌对多肽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第44页
        3.3.11 单增李斯特菌对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第44-45页
        3.3.12 单增李斯特菌的多重耐药性第45-46页
    3.4 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因子检测第46-47页
    3.5 大肠杆菌O157:H7和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7-48页
        3.5.1 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第47-48页
        3.5.2 抗体的浓度第48页
    3.6 一维电泳和免疫印迹第48-50页
        3.6.1 大肠杆菌O157:H7全菌蛋白的一维电泳和免疫印迹第48-49页
        3.6.2 单增李斯特菌全菌蛋白的一维电泳和免疫印迹第49-50页
    3.7 二维双向电泳和免疫印迹第50-52页
        3.7.1 大肠杆菌O157:H7菌株全菌蛋白的双向电泳和免疫印迹第50-51页
        3.7.2 单增李斯特菌的全菌蛋白的双向电泳和免疫印迹第51-52页
    3.8 质谱分析第52-55页
        3.8.1 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质谱分析结果第53-54页
        3.8.2 单增李斯特菌株的质谱分析结果第54-55页
    3.9 蛋白性质与功能分析第55-60页
        3.9.1 大肠杆菌O157:H7蛋白质的细胞定位第55页
        3.9.2 单增李斯特菌蛋白质的细胞定位第55-56页
        3.9.3 蛋白质的功能分析第56-60页
4 结论第60-61页
5 展望第61-62页
6 参考文献第62-69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9-70页
8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印迹压电传感检测桔霉素的研究
下一篇:中式菜肴中致病菌的调查与免疫蛋白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