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氯吡脲残留检测与调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氯吡脲概况 | 第9-14页 |
·氯吡脲的性质 | 第9-10页 |
·氯吡脲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氯吡脲的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食品中氯吡脲的危害与限量标准 | 第12-13页 |
·氯吡脲的残留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草莓概况 | 第14-16页 |
·生长阶段 | 第15页 |
·草莓贮藏特性 | 第15-16页 |
·蛋白质组学 | 第16-18页 |
·蛋白质组学概述 | 第16-17页 |
·蛋白质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主要设备 | 第21页 |
·草莓中氯吡脲残留检测方法的确立 | 第21-22页 |
·氯吡脲残留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2页 |
·标准贮备液的配制 | 第22页 |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22页 |
·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考察 | 第22页 |
·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考察 | 第22页 |
·草莓中氯吡脲残留动态研究 | 第22-23页 |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2-23页 |
·药剂配制 | 第23页 |
·采样间隔期 | 第23页 |
·草莓果实中氯吡脲残留量的检测 | 第23页 |
·草莓果实中氯吡脲残留消解率的计算 | 第23页 |
·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特征品质的变化规律 | 第23-25页 |
·单果重的测定 | 第23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草莓香气物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氯吡脲对草莓贮藏过程中草莓品质的影响 | 第25页 |
·草莓硬度的测定 | 第25页 |
·草莓失重率的测定 | 第25页 |
·草莓腐烂率的测定 | 第25页 |
·氯吡脲及贮藏环境对草莓蛋白组学的影响 | 第25-28页 |
·蛋白质的提取 | 第25-26页 |
·胰蛋白酶酶解 | 第26页 |
·LC-MS/MS联用检测 | 第26页 |
·草莓蛋白质定量与定性分析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59页 |
·草莓中氯吡脲残留检测方法的确立 | 第28-30页 |
·氯吡脲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8页 |
·氯吡脲的标准与样品标准色谱图的绘制 | 第28-29页 |
·氯吡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考察 | 第30页 |
·草莓中氯吡脲残留动态分析 | 第30-39页 |
·草莓成熟期间氯吡脲残留动态研究 | 第30-31页 |
·采后不同条件贮藏下氯吡脲残留动态研究 | 第31-32页 |
·氯吡脲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特征品质的调控作用 | 第32-39页 |
·氯吡脲对草莓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39-45页 |
·失重率 | 第40页 |
·腐烂指数 | 第40-41页 |
·硬度值 | 第41-42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第42-43页 |
·可滴定酸 | 第43-44页 |
·抗坏血酸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氯吡脲处理后草莓贮藏蛋白质组的表达水平调控 | 第45-59页 |
·蛋白质组相对定量研究 | 第45-48页 |
·差异表达谱及聚类分析 | 第48-53页 |
·不同贮藏环境调控蛋白分析 | 第53-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5 展望 | 第60-6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8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