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个+X”结构的主观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 “V+个+X”结构的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一) “V+个+NP”结构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二) “V+个+VP”结构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 本文的研究设想 | 第15-16页 |
四、 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V+个+X”结构的内涵限定 | 第17-21页 |
一、 对“V+个+X”结构中“个”的限定 | 第17-19页 |
二、 本文对“V+个+X”结构的限定 | 第19-21页 |
第三章 “V+个+X”结构的主观性研究 | 第21-26页 |
一、 语言的“主观性”概述 | 第21-22页 |
二、 对不变项“个”的主观性分析 | 第22-23页 |
三、 其他成分在句法层面上体现主观性的原因 | 第23-26页 |
第四章 “V+个+X”结构的主观量研究 | 第26-38页 |
一、 语言的“主观量”概述 | 第26-27页 |
二、 “V+个+NP”结构的主观量研究 | 第27-31页 |
三、 “V+个+VP”结构的主观量研究 | 第31-35页 |
四、 小结 | 第35-38页 |
(一) 主观大量与主观小量的对比 | 第35-36页 |
(二) 反预期量 | 第36-38页 |
第五章 “V+个+X”结构的教学对策 | 第38-47页 |
一、 从构式角度整体把握结构意义 | 第38-43页 |
(一) 构式与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 | 第38-39页 |
(二) 构式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三) 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 第40-43页 |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个”的教学 | 第43-44页 |
(一) “个”在初级阶段的教学 | 第43-44页 |
(二) “个”在中级阶段的教学 | 第44页 |
(三) “个”在高级阶段的教学 | 第44页 |
三、 重视对汉民族文化及认知心理的教学 | 第44-45页 |
四、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