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11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 第11-23页 |
1 情绪表达规则概述 | 第11-18页 |
·情绪表达规则定义 | 第11-12页 |
·情绪表达规则的结构和策略 | 第12-14页 |
·情绪表达规则的社会化 | 第14-16页 |
·情绪表达规则的内在机制研究 | 第16-18页 |
2 教师情绪表达的研究 | 第18-19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页 |
4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以往研究中的局限 | 第20-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页 |
·研究总体设计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质性研究 | 第23-4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质性研究 | 第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 研究程序与实施 | 第24-28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研究程序 | 第25-26页 |
·研究实施 | 第26-2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8-41页 |
·教师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 | 第28-29页 |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表达规则 | 第29-35页 |
·教师对同事的情绪表达规则 | 第35-37页 |
·教师对领导的情绪表达规则 | 第37-40页 |
·教师对家长的情绪表达规则 | 第40页 |
·情绪失衡的宣泄与调节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45页 |
·教师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分析 | 第41-42页 |
·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分析 | 第42-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部分 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社会化的质性研究 | 第46-5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质性研究 | 第46页 |
·研究对象 | 第46-47页 |
3 研究程序与实施 | 第47-49页 |
·研究工具 | 第47页 |
·研究程序 | 第47页 |
·研究实施 | 第47-49页 |
4 研究结果 | 第49-54页 |
·进学校工作前的社会化 | 第49-50页 |
·实习期的强化训练 | 第50-54页 |
5 讨论 | 第54-56页 |
·对待学生的情绪表达规则之社会化历程 | 第54-55页 |
·对待领导与同事的情绪表达规则之社会化历程 | 第55-56页 |
·对待家长的情绪表达规则之社会化历程 | 第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部分 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影响因素 | 第57-8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2 研究构思和研究假设 | 第57-62页 |
·情绪表达规则与情绪劳动 | 第57-59页 |
·情绪表达规则与情绪耗竭 | 第59-60页 |
·情绪表达规则与工作投入 | 第60-61页 |
·情绪表达规则与对情绪规则的承诺 | 第61-6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62-64页 |
·研究程序 | 第62页 |
·研究工具 | 第62-63页 |
·研究对象 | 第63-64页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4 结果分析 | 第64-76页 |
·项目分析 | 第64-65页 |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65-69页 |
·情绪表达规则知觉、情绪劳动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69-72页 |
·情绪表达规则知觉与情绪劳动、情绪耗竭的关系 | 第72-75页 |
·情绪规则承诺对情绪表达规则知觉和情绪劳动的调节作用 | 第75-76页 |
5 讨论 | 第76-79页 |
·情绪表达规则和情绪劳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76-77页 |
·情绪表达规则与情绪劳动、情绪耗竭的关系分析 | 第77-78页 |
·情绪规则承诺调节作用分析 | 第78-79页 |
6 结论 | 第79-80页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1 研究结论 | 第80-82页 |
·质性研究结论 | 第80-81页 |
·量化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附录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