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粮食收购质量近红外快速测定技术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8-10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第8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8-9页
     ·回归技术第9页
     ·定标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标准第9-10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第10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第10-12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水分含量中的应用第10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蛋白质含量中的应用第10-11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灰分含量中的应用第11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硬度中的应用第11-12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淀粉含量中的应用第12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2-14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的研究第14-29页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第14-21页
     ·材料与方法第14-16页
     ·结果与讨论第16-21页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第21-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结果与讨论第22-26页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的结果比较第26-28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26-27页
     ·评价指标比较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研究第29-40页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第29-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3页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第33-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36页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结果比较第36-38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36-37页
     ·评价指标比较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容重的研究第40-50页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容重第40-43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3页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容重第43-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7页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容重的结果比较第47-48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47-48页
     ·评价指标比较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降落数值的研究第50-60页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降落数值第50-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4页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降落数值第54-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57页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降落数值的结果比较第57-59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57-58页
     ·评价指标比较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灰分含量的研究第60-69页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灰分含量第60-63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3页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灰分含量第63-66页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灰分含量的结果比较第66-68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66-67页
     ·评价指标比较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面筋含量的研究第69-84页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面筋含量第69-74页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4页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面筋含量第74-79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79页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面筋含量的结果比较第79-82页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79-81页
     ·评价指标比较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结论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区性节庆旅游参与者动机、满意度及推荐意向间的关系--以长白山红叶旅游节为例
下一篇:基于用户行为的网格资源发现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