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第8-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 第8页 |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8-9页 |
·回归技术 | 第9页 |
·定标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9-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 第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水分含量中的应用 | 第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蛋白质含量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灰分含量中的应用 | 第1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硬度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淀粉含量中的应用 | 第12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的研究 | 第14-29页 |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水分含量 | 第14-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21页 |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水分含量 | 第21-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水分含量的结果比较 | 第26-28页 |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26-27页 |
·评价指标比较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 第29-40页 |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 | 第29-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 | 第33-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结果比较 | 第36-38页 |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比较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容重的研究 | 第40-50页 |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容重 | 第40-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容重 | 第4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容重的结果比较 | 第47-48页 |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47-48页 |
·评价指标比较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降落数值的研究 | 第50-60页 |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降落数值 | 第50-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降落数值 | 第54-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降落数值的结果比较 | 第57-59页 |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57-58页 |
·评价指标比较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灰分含量的研究 | 第60-69页 |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灰分含量 | 第60-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灰分含量 | 第63-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灰分含量的结果比较 | 第66-68页 |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66-67页 |
·评价指标比较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小麦面筋含量的研究 | 第69-84页 |
·国外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面筋含量 | 第69-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国内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小麦面筋含量 | 第74-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79页 |
·国内外两种仪器测定小麦面筋含量的结果比较 | 第79-82页 |
·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79-81页 |
·评价指标比较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