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副产品加工及利用论文--血液加工品论文

从猪血中酶法制取血红素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畜禽血液的研究现状第8-9页
     ·血液的组成简介第8页
     ·血液的来源第8页
     ·血液的利用开发现状第8-9页
   ·血红素简介第9-10页
     ·血红蛋白的结构第9页
     ·血红素的结构性质第9页
     ·血红素中的铁第9-10页
   ·血红素的生物功能第10页
     ·抗贫血作用第10页
     ·参与体内代谢第10页
     ·天然色素第10页
   ·血红素的应用第10-12页
     ·作为补铁剂或营养增强剂第11页
     ·作为天然色素第11-12页
     ·医药保健方面第12页
   ·血红素制备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冰醋酸法第12页
     ·酸性丙酮法第12-13页
     ·CMC 法第13页
     ·蛋白酶水解法第13页
     ·其它方法第13-14页
   ·立题依据和意义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血红素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5-23页
   ·引言第15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5页
     ·材料和试剂第15页
     ·实验设备第15页
   ·实验方法第15-17页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素含量第15-16页
       ·血红素标准液的制备第15页
       ·血红素标准品的光谱图第15-16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6页
       ·血红素样品含量测定第16页
       ·加标回收率实验第16页
       ·精密度实验第16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16-17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16页
       ·HPLC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6页
       ·样品含量的测定第16页
       ·加标回收率实验第16-17页
       ·精密度实验第17页
   ·结果与讨论第17-22页
     ·分光光度法测血红素含量第17-19页
       ·血红素标准品的光谱图第17-18页
       ·血红素标准曲线第18页
       ·加标回收率实验第18页
       ·精密度实验第18-19页
     ·HPLC 测定血红素含量第19-22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19页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19-20页
       ·血红素的HPLC 图谱第20-21页
       ·血红素标准曲线图第21页
       ·加标回收率实验第21-22页
       ·精密度实验第22页
     ·各种方法的比较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酶法制备血红素的工艺研究第23-38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3-24页
     ·材料与试剂第23-24页
     ·仪器与设备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7页
     ·原料预处理第24页
     ·酶水解工艺参数确定第24-25页
       ·酶的选取第24-25页
       ·水解时间的确定第25页
       ·不同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第25页
       ·不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第25页
       ·不同pH 对酶反应的影响第25页
       ·不同酶量对酶反应的影响第25页
     ·原料变性处理第25页
     ·复合酶水解第25页
     ·正交实验第25页
     ·血红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第25-26页
       ·分离pH 的确定第25页
       ·离心转速的确定第25页
       ·离心时间的确定第25-26页
     ·检测方法第26-2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37页
     ·血粉组成第27页
     ·酶的选取第27页
     ·单因素实验第27-30页
       ·酶水解时间图第27-28页
       ·不同温度对酶水解反应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pH 对酶反应的影响第29页
       ·不同底物浓度对酶水解反应的影响第29-30页
       ·不同酶量对酶反应的影响第30页
     ·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酶反应的影响第30-31页
     ·复合酶对酶反应的影响第31页
     ·正交实验第31-33页
     ·血红素分离纯化参数的确定第33-35页
       ·pH 的确定第33-34页
       ·离心转速的确定第34-35页
       ·离心时间的确定第35页
     ·产品的含量测定第35-36页
     ·与超滤产品的比较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产品的结构性质研究第38-45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8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8页
     ·仪器与设备第38页
   ·实验方法第38-40页
     ·产品性状研究第38页
     ·产品的紫外吸收曲线第38页
     ·凝胶色谱和质谱定性分析第38-39页
     ·产品溶解性测定第39页
     ·产品成分测定第39页
     ·Fe~(3+)和Fe~(2+)含量测定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4页
     ·产品的外观性状第40页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第40-41页
     ·凝胶色谱和质谱定性分析第41-43页
     ·所得产品的溶解性第43页
     ·所得产品的成分第43页
     ·Fe~(3+)和Fe~(2+)含量测定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主要结论第45-46页
问题与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械密封表面激光造型动压润滑性能的数值分析
下一篇:JH厨具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