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前言 | 第4页 |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抉择 | 第4-6页 |
(一) 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 第4-5页 |
(二) 素质教育使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可能 | 第5页 |
(三) 地理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创新素材 | 第5-6页 |
二、创新能力构成 | 第6-8页 |
(一) 创新能力阐释 | 第6-7页 |
(二) 创新能力构成 | 第7-8页 |
三、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 第8-11页 |
(一) 激趣是前提 | 第9页 |
(二) 导疑是关键 | 第9页 |
(三) 能力是核心 | 第9-11页 |
(四) 创新是目的 | 第11页 |
四、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尝试 | 第11-19页 |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 第11-12页 |
(二) 打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 第12页 |
(三) 重点抓好发散—集中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 | 第12-14页 |
(四) 创绘地图是培养分析思维、想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 第14-15页 |
(五)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前沿阵地 | 第15页 |
(六) 开展探究型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第15-16页 |
(七) 培养创新能力的试题设计示例和评说 | 第16-19页 |
五、教学中培养地理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一) 增强地理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 第19页 |
(二) 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 | 第19-20页 |
(三) 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考试观念 | 第20页 |
(四) 加强地理思维方法训练 | 第20页 |
(五) 加强课堂讨论 | 第20页 |
(六)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 第20-21页 |
(七)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 第21页 |
结论 | 第21-23页 |
附件:三江并流地区水电资源开发 | 第23-30页 |
英文摘要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3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