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反式脂肪酸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反式脂肪酸的定义及性质 | 第9-10页 |
|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 | 第10-11页 |
| ·反式脂肪酸的代谢和生理作用 | 第11-13页 |
| ·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分析方法 | 第13-20页 |
| ·气相色谱法(GC) | 第13-16页 |
| ·红外光谱法(IR) | 第16-18页 |
| ·薄层色谱法(TIC) | 第1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Ag-HPLC与HPLC) | 第18-20页 |
| ·毛细管电泳法(CE) | 第20页 |
|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GC-MS) | 第20页 |
| ·反式脂肪酸的控制技术 | 第20-29页 |
| ·氢化 | 第22-23页 |
| ·脱臭 | 第23-24页 |
| ·化学法酯交换反应 | 第24-26页 |
| ·酶法酯交换发应 | 第26-28页 |
| ·调配 | 第28页 |
| ·使用胶化剂或组织构成剂 | 第28-29页 |
| ·使用抗氧化剂 | 第29页 |
| ·原料籽油特性改革 | 第29页 |
| ·实验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9-30页 |
| ·实验内容及创新点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 第31-55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1-32页 |
| ·试剂和溶液 | 第31-32页 |
| ·样品 | 第32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7页 |
| ·面积归一化定量法 | 第33页 |
| ·油脂反应式 | 第33-34页 |
| ·内标法(internal stardard method) | 第34-35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35页 |
|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与条件 | 第35-37页 |
| ·方法提要 | 第37页 |
|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7-54页 |
| ·标准品的检测与分析 | 第37-38页 |
| ·样品检测与分析 | 第38-54页 |
| ·检测结论 | 第54页 |
| ·本章结论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乳品中反式脂肪酸消解技术的研究 | 第55-72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 ·提脂 | 第56页 |
| ·酶法水解棕榈油 | 第56页 |
| ·有机溶剂法萃取脂肪和脂肪酸 | 第56页 |
| ·化学酯交换法 | 第56-57页 |
| ·酶法酯交换法 | 第57页 |
| ·实验方法提要 | 第57-58页 |
| ·酯交换法后的检测 | 第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71页 |
| ·加酶量对棕榈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58页 |
| ·温度对棕榈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酶法酯交换和化学酯交换的对比 | 第59-62页 |
| ·反应时间对酶法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反应温度对酶法酯交换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加酶量对酶法酯交换的影响 | 第65-67页 |
| ·不同底物配比的酶法酯交换反应 | 第67-68页 |
| ·正交试验 | 第68-69页 |
| ·最佳试验条件下检测 | 第69-71页 |
| ·本章结论 | 第71-72页 |
| 第四章 实验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附录1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