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意象思维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启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思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意象思维的概念范畴及特征 | 第13-16页 |
·意象思维的概念范畴 | 第13-14页 |
·意象思维的特征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汉字与意象思维 | 第16-28页 |
·从造字方法看汉字的意象思维 | 第16-19页 |
·汉字的造字方法 | 第16-18页 |
·造字方法中的意象思维 | 第18-19页 |
·从字形结构看汉字的意象思维 | 第19-21页 |
·方块字形当中的意象思维 | 第19页 |
·汉字结构方式中的意象思维 | 第19-21页 |
·从笔画和书写顺序看汉字的意象思维 | 第21-23页 |
·笔画中的意象思维 | 第21-22页 |
·书写顺序中的意象思维 | 第22-23页 |
·从汉字独体字看汉字的意象思维 | 第23-24页 |
·从汉字合体字看汉字的意象思维 | 第24-26页 |
·汉字与汉民族意象思维的形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对外汉字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第28-32页 |
·对外汉字教学重点分析 | 第28页 |
·对外汉字教学难点分析 | 第28-29页 |
·“汉字教学难”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第五章 对已有教学方法的认识 | 第32-36页 |
·笔画和部件是教学的基点 | 第32-33页 |
·认字和写字应当同步 | 第33-34页 |
·形声字是教学的重点 | 第34页 |
·“字本位”教学理论是热点 | 第34-35页 |
·辅助运用趣味教学法 | 第35-36页 |
第六章 从意象思维获得的对外汉字教学启示 | 第36-40页 |
·融入并重视汉文化内容的教学 | 第36-37页 |
·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策略 | 第37-38页 |
·重视学习者的国别差异 | 第37-38页 |
·按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安排教学内容 | 第38页 |
·分析不同学习者的接受能力 | 第38页 |
·巧妙借助上古文字字形 | 第38-40页 |
第七章 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探索 | 第40-49页 |
·画面联想训练法 | 第40-41页 |
·组词记忆法 | 第41-43页 |
·关联法 | 第43页 |
·创意法和趣味法 | 第43-44页 |
·文化法 | 第44-46页 |
·字义推音联想法 | 第46-49页 |
第八章 教学设计举例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