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3 研究综述小结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矩阵式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绩效管理的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1 绩效的涵义与结构 | 第16页 |
2.1.2 绩效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 第16-17页 |
2.1.3 绩效管理的步骤与过程 | 第17-19页 |
2.2 矩阵式组织与绩效管理 | 第19-22页 |
2.2.1 矩阵式组织的定义 | 第19页 |
2.2.2 矩阵式组织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2.2.3 矩阵式绩效管理 | 第20页 |
2.2.4 矩阵式绩效管理评价 | 第20-21页 |
2.2.5 一级和二级绩效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2-24页 |
2.3.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 | 第22页 |
2.3.2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 | 第22-24页 |
3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3.1 B重工企业概况 | 第24-27页 |
3.1.1 B重工企业SWOT分析 | 第25-26页 |
3.1.2 B重工企业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 第26-27页 |
3.2 B重工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27-30页 |
3.2.1 B重工企业绩效考核状况 | 第27-28页 |
3.2.2 B重工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4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 | 第30-42页 |
4.1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 第30-31页 |
4.1.1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与思路 | 第30页 |
4.1.2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系统的改进原则 | 第30-31页 |
4.2 B重工企业的矩阵式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 | 第31-35页 |
4.3 B重工企业平衡计分卡设计 | 第35-39页 |
4.3.1 B重工企业整体平衡计分卡设计 | 第35-36页 |
4.3.2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组织的平衡计分卡的分解 | 第36-38页 |
4.3.3 B重工企业横纵向层面的平衡计分卡设计 | 第38页 |
4.3.4 B重工企业个人绩效管理模型设计 | 第38-39页 |
4.4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的协同设计 | 第39-40页 |
4.5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设计 | 第40-42页 |
4.5.1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的管理机构设计 | 第40-41页 |
4.5.2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估流程设计 | 第41页 |
4.5.3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的诉求设计 | 第41-42页 |
5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及保障措施 | 第42-47页 |
5.1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 | 第42-44页 |
5.1.1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评估指标权重 | 第42-43页 |
5.1.2 B重工企业员工矩阵式绩效评估步骤 | 第43-44页 |
5.2 B重工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的配套保障措施 | 第44-47页 |
5.2.1 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在制度层面的保障 | 第45页 |
5.2.2 矩阵绩效管理系统在组织层面的保障 | 第45页 |
5.2.3 矩阵绩效管理系统在人才层面的保障 | 第45-46页 |
5.2.4 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在技术层面的保障 | 第46页 |
5.2.5 矩阵式绩效管理系统在文化层面的保障 | 第46-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