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不同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整体的比较研究 | 第11页 |
2、不同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具体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11-12页 |
3、对初中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内容的研究 | 第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的比较 | 第14-18页 |
(一) 新旧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的比较 | 第14-15页 |
(二) 新旧课标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15-16页 |
(三) 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 | 第16页 |
(四) 新旧课标实施建议的比较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整体比较 | 第18-23页 |
(一)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结构 | 第18-20页 |
1、全书框架 | 第18-19页 |
2、单元框架 | 第19页 |
3、课文框架 | 第19-20页 |
(二)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结构 | 第20-23页 |
1、全书框架 | 第20页 |
2、单元框架 | 第20页 |
3、课文框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的微观比较 | 第23-47页 |
(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比较 | 第23-24页 |
(二) 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结构的比较 | 第24-28页 |
1、单元课程设置比较 | 第24-26页 |
2、单元导入方法的比较 | 第26-28页 |
(三) 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正文内容选取的比较 | 第28-40页 |
1、关于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28-32页 |
2、关于七七事变至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32-35页 |
3、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以及敌后战场的抗战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35-38页 |
4、关于抗日战争的胜利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38-40页 |
(四) 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 第40-47页 |
1、课前导入的比较 | 第40-42页 |
2、课文插图的比较 | 第42-44页 |
3、课文辅助工具的比较 | 第44页 |
4、习题设置及活动的比较 | 第44-47页 |
第四章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编纂的优缺点及教学建议 | 第47-55页 |
(一)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编纂的优点及不足 | 第47-49页 |
1、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编纂的优点 | 第47-48页 |
2、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本单元编纂的不足 | 第48-49页 |
(二) 教学建议 | 第49-55页 |
1、活用知识结构图,强调教学结构性 | 第49-52页 |
2、课外资源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趣味性 | 第52-53页 |
3、突出教科书重难点,合理安排课时,重视教学合理性 | 第53页 |
4、突破教科书结构的局限,彰显教学灵活性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