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1页 |
1.1 竹笋简介 | 第16页 |
1.2 竹笋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1 竹笋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2 竹笋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膳食纤维简介 | 第17-18页 |
1.3.2 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及功能性质的测定 | 第21-36页 |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提取和筛分 | 第22页 |
2.2.2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基本成分测定 | 第22-23页 |
2.2.3 竹笋总膳食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3页 |
2.2.4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X-射线衍射扫描 | 第23页 |
2.2.5 竹笋总膳食纤维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第23页 |
2.2.6 竹笋总膳食纤维单糖组成测定 | 第23-24页 |
2.2.7 竹笋总膳食纤维粒径分布测定 | 第24页 |
2.2.8 竹笋总膳食纤维物化及功能性质测定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2.3.1 竹笋总膳食纤维的基本成分分析 | 第25-26页 |
2.3.2 竹笋总膳食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6-27页 |
2.3.3 竹笋总膳食纤维X-射线衍射(XRD)扫描 | 第27-28页 |
2.3.4 竹笋总膳食纤维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2.3.5 竹笋总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分析 | 第29页 |
2.3.6 竹笋总膳食纤维粒径分布 | 第29-30页 |
2.3.7 竹笋总膳食纤维物物化及功能性质分析 | 第30-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质测定 | 第36-49页 |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37-39页 |
3.2.1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和工艺 | 第37页 |
3.2.2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水解度测定 | 第37页 |
3.2.3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乳化稳定性和乳化活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3.2.4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性测定 | 第38-39页 |
3.2.5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热特性分析 | 第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3.3.1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解度结果 | 第39-40页 |
3.3.2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 第40-42页 |
3.3.3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体外抗氧化性测定结果 | 第42-46页 |
3.3.4 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热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竹笋膳食纤维的降血脂效果研究 | 第49-59页 |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9-50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4.1.3 试验动物 | 第49-50页 |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50-51页 |
4.2.1 高血脂模型小鼠的建立 | 第50页 |
4.2.2 饲料的制备及试验分组 | 第50页 |
4.2.3 小鼠摄食情况及体重的变化 | 第50页 |
4.2.4 TG、TC、HDL-C、LDL-C、AI的测定及肝脏指标的检测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4.3.1 造模试验前后小鼠血清TC、TG的变化 | 第51-52页 |
4.3.2 竹笋膳食纤维对小鼠摄食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3 竹笋膳食纤维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4 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血清中TC、TG、HDL-C和LDL-C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5 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AI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6 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LI的影响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附录1 文中出现的缩略词列表 | 第71-72页 |
附录2 补充图表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