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视域下《品读大连之大连民俗》(节选)特色词汇英译文化补偿实践报告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 图式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特色词汇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二、任务过程 | 第15-23页 |
(一) 译前准备 | 第15-20页 |
1. 文本特征分析 | 第15-16页 |
2. 图式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3. 特色词汇翻译与图式理论的关系 | 第17-18页 |
4. 翻译工具的使用及相关书籍参考 | 第18-20页 |
(二) 翻译过程的实施 | 第20-23页 |
1. 初译阶段 | 第20页 |
2. 审校阶段 | 第20-21页 |
3. 改译阶段 | 第21页 |
4. 翻译问题界定 | 第21-23页 |
三、翻译问题 | 第23-37页 |
(一) 语义理解易偏差 | 第23-26页 |
1. 指称意义理解易偏差 | 第23-25页 |
2. 内涵意义理解易偏差 | 第25-26页 |
(二) 汉英意象不对应 | 第26-29页 |
1. 象征性意象不对应 | 第26-28页 |
2. 描述性意象不对应 | 第28-29页 |
(三) 联想意义有缺失 | 第29-33页 |
1. 社会层面联想意义有缺失 | 第30-31页 |
2. 情感层面联想意义有缺失 | 第31-33页 |
(四) 隐喻认知存差异 | 第33-37页 |
1. 动词性、名词性隐喻存差异 | 第33-34页 |
2. 形容词性隐喻存差异 | 第34-37页 |
四、解决方案 | 第37-54页 |
(一) 语义理解易偏差解决方案 | 第37-41页 |
1. 直译释义补偿 | 第37-39页 |
2. 意译释义补偿 | 第39-41页 |
(二) 汉英意象不对应解决方案 | 第41-46页 |
1. 直译加注补偿 | 第41-43页 |
2. 音译加注补偿 | 第43-46页 |
(三) 联想意义有缺失解决方案 | 第46-49页 |
1. 结构性增意补偿 | 第46-48页 |
2. 说明性增意补偿 | 第48-49页 |
(四) 隐喻认知存差异解决方案 | 第49-54页 |
1. 内涵引申补偿 | 第50-51页 |
2. 修辞性引申补偿 | 第51-54页 |
五、翻译实践总结 | 第54-56页 |
(一)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 第54-55页 |
1. 译前准备充分与否影响译文质量 | 第54页 |
2. 背景知识的积累对特色词汇理解的影响 | 第54-55页 |
3. 汉语在思维中的习惯表达影响译文质量 | 第55页 |
(二) 翻译实践中的局限和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115页 |
附录 1:原文 | 第58-79页 |
附录 2:译文 | 第79-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