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机视觉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点胶机的工业应用 | 第11-13页 |
1.1.2 视觉伺服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1.1.3 点胶机关键技术简介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检索 | 第14-17页 |
1.3 论文整体结构 | 第17-19页 |
2 点胶机视觉伺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5页 |
2.1 点胶机设计要求 | 第19-20页 |
2.2 点胶机的组成结构 | 第20页 |
2.3 图像采集单元设计 | 第20-22页 |
2.4 计算机图像处理单元设计 | 第22-23页 |
2.5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PID算法设计 | 第23-25页 |
3 视觉系统硬件平台构建 | 第25-41页 |
3.1 视觉系统硬件结构分析 | 第25页 |
3.2 视觉光源设计 | 第25-30页 |
3.2.1 光源的分类 | 第26页 |
3.2.2 打光方式设计 | 第26-30页 |
3.3 工业相机的参数设计与选型 | 第30-34页 |
3.3.1 色彩选择 | 第31页 |
3.3.2 分辨率计算 | 第31-32页 |
3.3.3 输出接口设计 | 第32-33页 |
3.3.4 CCD信噪比控制 | 第33-34页 |
3.4 工业镜头的参数设计与选型 | 第34-37页 |
3.4.1 镜头组成结构分析 | 第35页 |
3.4.2 焦距和视场设计 | 第35-36页 |
3.4.3 景深与光圈设计 | 第36-37页 |
3.5 计算机软件接口设计 | 第37-38页 |
3.6 电路板图像畸变校正设计 | 第38-41页 |
4 点胶位置视觉识别算法研究 | 第41-67页 |
4.1 电路板彩色图像分析 | 第41-46页 |
4.1.1 彩色基础知识 | 第41-42页 |
4.1.2 彩色模型建立 | 第42-46页 |
4.2 电路板彩色图像灰度化研究 | 第46-50页 |
4.3 电路板灰度图像直方图分析 | 第50-53页 |
4.3.1 电路板RGB模型的R分量分析 | 第51页 |
4.3.2 电路板CMY模型的C分量分析 | 第51-52页 |
4.3.3 电路板HSI模型的H分量分析 | 第52页 |
4.3.4 电路板YCbCr模型的Cr分量分析 | 第52-53页 |
4.4 电路板灰度图像二值化研究 | 第53-54页 |
4.5 电路板二值图像降噪处理研究 | 第54-56页 |
4.5.1 二值图像腐蚀处理 | 第54-55页 |
4.5.2 二值图像膨胀处理 | 第55-56页 |
4.6 点胶位置边缘提取算法设计 | 第56-62页 |
4.7 点胶位置识别算法设计 | 第62-65页 |
4.7.1 点胶圆特征提取 | 第62-63页 |
4.7.2 点胶圆识别设计 | 第63-65页 |
4.8 试验与结果 | 第65-67页 |
5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PID算法研究 | 第67-79页 |
5.1 常规PID控制原理 | 第67-69页 |
5.2 模糊PID控制器 | 第69-70页 |
5.2.1 模糊控制 | 第69-70页 |
5.2.2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 | 第70页 |
5.3 试验与仿真 | 第70-79页 |
5.3.1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70-76页 |
5.3.2 系统Simulink仿真分析 | 第76-7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页 |
6.2 创新点 | 第79页 |
6.3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