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9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流程 | 第20-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1.6 研究创新 | 第22-2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4-53页 |
2.1 差序型领导 | 第24-42页 |
2.1.1 差序格局的演变 | 第24-25页 |
2.1.2 差序型领导的界定与发展 | 第25-38页 |
2.1.3 差序型领导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38-42页 |
2.2 员工腐败 | 第42-48页 |
2.2.1 员工腐败的发展 | 第42-43页 |
2.2.2 员工腐败的概念 | 第43-45页 |
2.2.3 员工腐败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45-48页 |
2.3 道德推脱 | 第48-53页 |
2.3.1 道德推脱的概念 | 第48页 |
2.3.2 道德推脱的心理脱轨机制 | 第48-50页 |
2.3.3 道德推脱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50-53页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53-62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53-55页 |
3.1.1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 第53-5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55-61页 |
3.2.1 差序型领导与员工腐败的关系 | 第55-56页 |
3.2.2 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 第56-59页 |
3.2.3 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 | 第59-60页 |
3.2.4 假设小结 | 第60-61页 |
3.3 研究模型 | 第61-62页 |
4 员工腐败量表的开发及信效度的检验 | 第62-76页 |
4.1 内容分析法概述 | 第62-63页 |
4.2 员工腐败行为的定义及相关特征 | 第63页 |
4.3 内容分析法的过程和量表的开发 | 第63-76页 |
4.3.1 确定研究目标 | 第64页 |
4.3.2 内容抽样 | 第64-65页 |
4.3.3 类目体系的构建 | 第65-66页 |
4.3.4 编码过程与标准 | 第66-68页 |
4.3.5 编码者信度分析 | 第68-69页 |
4.3.6 腐败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69-76页 |
5 研究设计 | 第76-82页 |
5.1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 第76-78页 |
5.2 研究模型 | 第78页 |
5.3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78-82页 |
6 实证分析与模型检验 | 第82-102页 |
6.1 正式测试样本特征 | 第82-83页 |
6.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3-84页 |
6.3 相关分析 | 第84-86页 |
6.4 各变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86-94页 |
6.4.1 信度检验 | 第86-87页 |
6.4.2 效度检验 | 第87-94页 |
6.5 假设检验 | 第94-101页 |
6.5.1 差序型领导与员工腐败之间关系的检验 | 第95-97页 |
6.5.2 道德推脱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 | 第97-99页 |
6.5.3 集体主义倾向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 第99-101页 |
6.6 小结 | 第101-102页 |
7 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 | 第102-11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2-105页 |
7.2 理论意义 | 第105-107页 |
7.3 实践意义 | 第107-109页 |
7.4 研究不足和建议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附录 | 第119-127页 |
员工腐败行为调查研究(预测试问卷) | 第119-121页 |
员工腐败行为调查研究(重测试问卷) | 第121-123页 |
员工腐败行为调查研究(正式测试问卷)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