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劳动经济论文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4-21页
    2.1 概念厘定第14-16页
        2.1.1 农村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第14页
        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第14页
        2.1.3 对外劳务输出及其分类第14-16页
    2.2 对外劳务输出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2.2.1 推拉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第16-17页
        2.2.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双重劳动市场理论第17-18页
        2.2.3 劳动力国际转移理论第18页
    2.3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8-21页
        2.3.1 国内研究的主要现状第18-19页
        2.3.2 研究现状评述第19-21页
3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现状第21-29页
    3.1 河北省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历程第21-23页
    3.2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的基本特征第23-29页
        3.2.1 外派劳务规模不断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主体第23-24页
        3.2.2 农村外派劳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第24-25页
        3.2.3 农村外派劳务人员集中于低端行业第25页
        3.2.4 农村外派劳务人员收入缺乏稳定性第25-26页
        3.2.5 海外市场范围广泛,但分布失衡第26-27页
        3.2.6 输出渠道日趋多元,省属大企业仍是主导第27-29页
4 发展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的原因探悉第29-39页
    4.1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的必要性分析第29-34页
        4.1.1 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亟需转移第29页
        4.1.2 有效提升河北省外向经济竞争力第29-31页
        4.1.3 农村劳动力传统转移途径功能弱化第31-32页
        4.1.4 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第32-33页
        4.1.5 发展河北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内在需要第33-34页
    4.2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的可行性分析第34-39页
        4.2.1 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第34-36页
        4.2.2 未来河北省对外劳务输出将持续向好第36-37页
        4.2.3 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加,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第37页
        4.2.4 农民增加收入与增长才干的强大内心动力第37-38页
        4.2.5 各级政府愈加重视对外劳务合作第38-39页
5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的制约因素分析第39-45页
    5.1 国际制约素分析第39-40页
        5.1.1 普遍的中低级劳务市场准入限制第39页
        5.1.2 激烈的国际中低端劳务市场竞争第39-40页
        5.1.3 国际化的语言及资质标准成为主要制约瓶颈第40页
    5.2 河北省内制约因素分析第40-45页
        5.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身局限第40-42页
        5.2.2 政府缺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际化视野第42页
        5.2.3 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第42页
        5.2.4 对外劳务经营主体经竞争力不强第42-43页
        5.2.5 河北省对外劳务输出渠道单一第43-44页
        5.2.6 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并存第44页
        5.2.7 对外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不健全第44-45页
6 河北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思路第45-50页
    6.1 更新观念第45页
        6.1.1 各级政府要更新观念第45页
        6.1.2 改进宣传引导方式,培养农民走出去的信心与动力第45页
    6.2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第45-46页
        6.2.1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第45-46页
        6.2.2 建立专门的动对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第46页
    6.3 加快推进河北省对外劳务输出基地建设第46-47页
        6.3.1 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基地规模第46页
        6.3.2 积极推进各基地"劳务输出"品牌建设第46-47页
    6.4 努力拓展对外劳务输出渠道第47页
    6.5 继续增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整体实力第47-48页
    6.6 建立统一的对外劳务输出信息网络第48页
        6.6.1 尽快搭建起网络平台第48页
        6.6.2 尽快建立信息预测和监控机制第48页
    6.7 不断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保障体系第48-49页
        6.7.1 成立常驻机构第48-49页
        6.7.2 设立对外劳务输出风险专项基金第49页
    6.8 统一现有政策法规,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第49-50页
        6.8.1 统一各种政策与法规第49页
        6.8.2 整合对外劳务输出相关管理部门第49-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工需求下的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证券市场保荐人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