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互联网思维视阈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3 对目前研究的简评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1-23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3.3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2章 互联网思维下在线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第25-36页
    2.1 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第25-26页
        2.1.1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第25页
        2.1.2“互联网+”的概念界定第25-26页
    2.2 在线高等教育的内涵与本质第26-31页
        2.2.1“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属性第27-28页
        2.2.2 几个相关概念的甄别第28-30页
        2.2.3 在线高等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第30-31页
    2.3 在线高等教育的特征第31-36页
        2.3.1 在线高等教育模式的网络性特征第31-33页
        2.3.2 在线高等教育手段的虚拟性特征第33-34页
        2.3.3 在线高等教育路径的经济性特征第34-36页
第3章 互联网+视阈下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究第36-51页
    3.1 在线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雏形——OER和LMS第36-38页
        3.1.1 OER和LMS的概念和特征第36-37页
        3.1.2 OER在国外的发展概况第37页
        3.1.3 OER在我国的发展概况第37-38页
    3.2 在线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MOOCS第38-42页
        3.2.1 MOOCs的概念和特征第38-40页
        3.2.2 MOOCs的国外发展现状第40-42页
        3.2.3 MOOCs在我国的发展概况第42页
    3.3 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第42-51页
        3.3.1 在线高等教育的SWOT分析第43-46页
        3.3.2 在线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产业的蓝海战略第46-48页
        3.3.3 在线高等教育的“蓝海”选择第48-51页
第4章 互联网发展对在线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第51-64页
    4.1 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第51-54页
        4.1.1 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第51-52页
        4.1.2 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第52-54页
    4.2 互联网发展与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54-58页
        4.2.1 灰色系统理论第54页
        4.2.2 灰色关联分析第54-56页
        4.2.3 互联网发展与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第56-58页
    4.3 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第58-64页
        4.3.1 灰色GM(1,1)模型第58-60页
        4.3.2 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预测模型第60-64页
第5章“在线大学”——在线高等教育中国化发展新模式第64-78页
    5.1 在线高等教育中国化发展的困境及问题第64-68页
        5.1.1 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模式落后第64-65页
        5.1.2 盲目追求技术,教育本质缺失第65-67页
        5.1.3 合作办学居多,自主创新不足第67页
        5.1.4 教学成效较低,认证机制缺乏第67-68页
    5.2 在线大学——互联网+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第68-74页
        5.2.1 在线大学的理论基础第68-71页
        5.2.2 在线大学的实践探索第71-72页
        5.2.3 在线大学的模式构建第72-74页
    5.3 在线大学中国化的具体建议第74-78页
        5.3.1 建设面向人才培养的在线大学教育体系第75页
        5.3.2 建设面向科学研究的在线大学教育体系第75-76页
        5.3.3 建设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大学教育体系第76页
        5.3.4 建设面向自主创新的在线大学教育体系第76-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1页
    6.1 研究结论第78-79页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79-81页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79页
        6.2.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79-81页
注释第81-88页
附录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8页
致谢第98-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中职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