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中声乐作品研究--以歌剧“白毛女”、“江姐”、“原野”为中心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简述 | 第13-19页 |
2.1 建国前歌剧发展 | 第13-15页 |
2.1.1 萌芽阶段 | 第13-14页 |
2.1.2 初探阶段 | 第14页 |
2.1.3 形成阶段 | 第14-15页 |
2.1.4 建国前主要歌剧作品 | 第15页 |
2.2 建国后歌剧发展 | 第15-17页 |
2.3 改革开放后歌剧发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中国民族歌剧中声乐作品研究 | 第19-43页 |
3.1 《白毛女》声乐作品研究 | 第19-29页 |
3.1.1 创作背景及特点 | 第19-22页 |
3.1.1.1 创作背景 | 第19页 |
3.1.1.2 创作特点 | 第19-22页 |
3.1.2 主要声乐作品音乐分析 | 第22-26页 |
3.1.3 声乐作品演唱分析 | 第26-28页 |
3.1.3.1 演唱形式 | 第26页 |
3.1.3.2 演唱方法 | 第26-28页 |
3.1.4 声乐作品特征研究 | 第28-29页 |
3.2 《江姐》声乐作品研究 | 第29-37页 |
3.2.1 创作背景及特征 | 第29-30页 |
3.2.2 主要声乐作品分析 | 第30-34页 |
3.2.3 主要声乐作品演唱分析 | 第34-35页 |
3.2.4 声乐作品特征研究 | 第35-37页 |
3.3 《原野》声乐作品研究 | 第37-43页 |
3.3.1 创作背景及特征 | 第37-38页 |
3.3.1.1 创作背景 | 第37页 |
3.3.1.2 创作特征 | 第37-38页 |
3.3.2 主要声乐作品音乐分析 | 第38-40页 |
3.3.3 主要声乐作品演唱分析 | 第40-41页 |
3.3.4 声乐作品特征研究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展望 | 第43-50页 |
4.1 歌剧创作中的创新 | 第43-44页 |
4.2 歌剧中演唱法的创新 | 第44-47页 |
4.2.1 呼吸法的借鉴与运用 | 第45页 |
4.2.2 混声技巧的借鉴与应用 | 第45-46页 |
4.2.3 共鸣的借鉴与运用 | 第46页 |
4.2.4 咬字、吐字技巧的借鉴与运用 | 第46-47页 |
4.3 歌剧中民族化的创新 | 第47-48页 |
4.3.1 西方歌剧创作理念与鲜明的民族性 | 第47页 |
4.3.2 中华艺术多元整合 | 第47-48页 |
4.4 普及面及欣赏水平的提高 | 第48-50页 |
4.4.1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歌剧审美的引导和欣赏 | 第48页 |
4.4.2 加强知识分子对歌剧的欣赏普及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