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S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激励体系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 基础理论 | 第12-17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一 创新点 | 第20-21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北京SS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激励体系现状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北京SS公司概况 | 第22-28页 |
一 北京SS公司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二 北京SS公司组织架构 | 第24页 |
三 北京SS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北京SS公司激励体系基本情况 | 第28-32页 |
一 薪酬福利 | 第28-29页 |
二 员工培训 | 第29-30页 |
三 职业生涯发展管理 | 第30-31页 |
四 绩效管理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北京SS公司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一 激励结构与方式缺乏多样性 | 第32页 |
二 忽视激励群体的层次性与差异性 | 第32-33页 |
三 沟通渠道不畅 | 第33页 |
四 激励措施执行不到位 | 第33-34页 |
五 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北京SS公司激励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北京SS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激励体系优化方案 | 第36-54页 |
第一节 激励体系优化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一 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原则 | 第36页 |
二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36-37页 |
三 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原则 | 第37页 |
四 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原则 | 第37页 |
第二节 激励体系优化方案总体框架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激励体系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 | 第38-54页 |
一 薪酬福利激励 | 第39-43页 |
二 绩效激励 | 第43-46页 |
三 职业发展激励 | 第46-49页 |
四 工作环境激励 | 第49-50页 |
五 企业文化激励 | 第50-51页 |
六 自我管理激励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北京SS公司激励体系优化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 第54-67页 |
第一节 更新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管理理念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加强激励体系优化方案的宣传培训和双向沟通 | 第55-58页 |
一 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 | 第55-57页 |
二 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 第57页 |
三 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 第57-58页 |
四 让员工参与激励评估 | 第58页 |
第三节 建立专门的激励管理机构、完善考核程序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丰富员工激励手段 | 第59-64页 |
一 增加与团队激励相关的激励措施 | 第59-60页 |
二 增加长期激励手段 | 第60-62页 |
三 适当增加惩罚措施 | 第62-63页 |
四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 第63-64页 |
五 开展员工岗位轮换 | 第64页 |
第五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氛围优化建设 | 第64-66页 |
第六节 激励体系优化方案实施评估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7-69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北京SS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激励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