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否定极性副词分析
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1.2 现代汉语否定极性副词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否定极性副词的数量和范围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否定极性副词的次类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否定极性副词的整体特征研究 | 第12-13页 |
1.2.4 否定极性副词的微观研究 | 第13-14页 |
1.2.5 汉语否定词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二、现代汉语否定极性副词概述 | 第16-21页 |
2.1 现代汉语否定极性副词定义 | 第16-19页 |
2.1.1 “副词”的界定 | 第16页 |
2.1.2 “否定极性副词”的界定 | 第16-19页 |
2.1.3 否定极性副词的否定语言环境 | 第19页 |
2.2 现代汉语否定极性副词数量和范围 | 第19-21页 |
三、否定极性副词与否定结构 | 第21-41页 |
3.1 否定极性副词句法特征 | 第21-30页 |
3.1.1 功能的单一性 | 第21-23页 |
3.1.2 修饰成分的差异性 | 第23-25页 |
3.1.3 与否定标记的共现性 | 第25-30页 |
3.2 否定极性副词语义特征 | 第30-35页 |
3.2.1 词汇意义弱化或虚化 | 第30-31页 |
3.2.2 极性意义的表达 | 第31-32页 |
3.2.3 加强否定语义级次 | 第32-33页 |
3.2.4 语义指向特征 | 第33-35页 |
3.3 否定极性副词语用特征 | 第35-39页 |
3.3.1 主观评价性功能 | 第35-37页 |
3.3.2 加强否定语气,提高否定凸显性 | 第37-38页 |
3.3.3 其他功能 | 第38-39页 |
3.4 否定极性副词的形成 | 第39-41页 |
四、否定极性副词的肯定结构用法 | 第41-54页 |
4.1 否定极性副词的肯定结构用法条件 | 第41-49页 |
4.2 否定极性副词肯定结构用例的原因 | 第49-51页 |
4.3 否定极性副词肯定结构用法的语体选择 | 第51-54页 |
五、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77页 |
绝然 | 第60-63页 |
根本 | 第63-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