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方言重叠研究(稿)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7页 |
(一) 秀山县概况 | 第9页 |
(二) 秀山方言概况 | 第9-14页 |
1. 秀山方言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秀山方言的语音系统 | 第11-14页 |
(三)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4-15页 |
(四)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 第15-17页 |
二、重叠形式 | 第17-35页 |
(一) 名词的重叠形式 | 第17-24页 |
1. AA式 | 第18-21页 |
2. AAB式 | 第21-22页 |
3. BAA式 | 第22-23页 |
4. AABB式 | 第23页 |
5. ABCC式 | 第23-24页 |
(二) 动词的重叠形式 | 第24-28页 |
1. AA式 | 第26页 |
2. AABB式 | 第26-27页 |
3. A倒A倒式 | 第27页 |
4. A起A起式 | 第27-28页 |
5. 要A要A式 | 第28页 |
(三)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 第28-32页 |
1. AA式 | 第29页 |
2. AABB式 | 第29-30页 |
3. ABAB式 | 第30页 |
4. A里AB式 | 第30-31页 |
5. ABB式 | 第31页 |
6. ABAC式 | 第31-32页 |
7. XAYA式 | 第32页 |
(四) 量词的重叠形式 | 第32-35页 |
1. AA式 | 第33-34页 |
2. A是A式 | 第34-35页 |
三、重叠式的意义 | 第35-54页 |
(一) 名词重叠式的意义 | 第35-40页 |
1. 表示量 | 第36页 |
2. 表示描述 | 第36-37页 |
3. 表示色彩义 | 第37-38页 |
4. 表示其他义 | 第38-40页 |
(二) 动词重叠式的意义 | 第40-46页 |
1. 表示动作反复进行或动作状态持续 | 第41-44页 |
2. 表示后面动作的状态或进行方式 | 第44-45页 |
3. 表示描述 | 第45-46页 |
(三) 形容词重叠式的意义 | 第46-51页 |
1. 表示程度量 | 第47-49页 |
2. 表示描述或方式 | 第49-50页 |
3. 表示色彩义 | 第50-51页 |
(四) 量词重叠式的意义 | 第51-54页 |
1. 表示连续 | 第51-52页 |
2. 表示每一或遍指 | 第52页 |
3. 表示状态 | 第52页 |
4. 表示量多 | 第52-54页 |
四、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54-69页 |
(一) 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54-57页 |
1. 秀山方言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54-56页 |
2. 与普通话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比较 | 第56-57页 |
(二)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57-61页 |
1. 秀山方言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58-60页 |
2. 与普通话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比较 | 第60-61页 |
(三) 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61-65页 |
1. 秀山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61-64页 |
2. 与普通话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比较 | 第64-65页 |
(四) 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65-69页 |
1. 秀山方言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 第66-67页 |
2. 与普通话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比较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