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各种酒及其制造论文--啤酒论文

利用外源物质提高麦芽质量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大麦概述第11-12页
        1.1.1 大麦籽粒的结构与组成第11页
        1.1.2 大麦的萌发机理第11-12页
        1.1.3 大麦的品种第12页
    1.2 大麦中的水解酶系第12-14页
        1.2.1 α -淀粉酶第12-13页
        1.2.2 β -淀粉酶第13页
        1.2.3 蛋白酶第13-14页
        1.2.4 植酸酶第14页
    1.3 麦芽的质量指标第14-15页
    1.4 核黄素的功能介绍第15页
    1.5 甘露醇的功能研究第15-16页
    1.6 壳聚糖的功能研究第16页
    1.7 制麦添加剂的介绍第16-17页
    1.8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意义、目的和内容第17-19页
        1.8.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和目的第17-18页
        1.8.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不同品种大麦制麦特性研究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2 实验仪器第20页
    2.3 实验试剂第20-21页
    2.4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4.1 麦芽的制备第21页
        2.4.2 协定麦汁的制备第21页
        2.4.3 大麦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1-22页
        2.4.4 浸麦度的测定第22页
        2.4.5 醇溶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4.6 麦芽指标的测定第22-23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3-26页
        2.5.1 大麦基本指标检测第23页
        2.5.2 不同大麦浸麦度的比较第23-24页
        2.5.3 大麦发芽前后醇溶蛋白含量变化第24页
        2.5.4 不同品种麦芽指标分析第24-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外源核黄素、甘露醇、壳聚糖对制麦过程的影响第27-39页
    3.1 实验材料第27页
    3.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3.3 实验试剂第28页
    3.4 实验方法第28-32页
        3.4.1 麦芽的制备第28页
        3.4.2 协定麦汁的制备第28页
        3.4.3 浸麦度的测定第28-29页
        3.4.4 醇溶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9页
        3.4.5 酶液的制备第29页
        3.4.6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第29-30页
        3.4.7 α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第30页
        3.4.8 β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第30-31页
        3.4.9 植酸酶活力的测定第31页
        3.4.10麦芽指标的测定第31-32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3.5.1 浸麦度的影响分析第32-33页
        3.5.2 酶活力的影响分析第33-36页
            3.5.2.1 α -淀粉酶和β -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分析第33-34页
            3.5.2.2 植酸酶活力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5.2.3 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分析第35-36页
        3.5.3 醇溶蛋白降解的影响分析第36-37页
        3.5.4 麦芽指标的影响分析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甘露醇的添加条件优化及与赤霉素的效果比较第39-46页
    4.1 实验材料第39页
    4.2 实验仪器第39页
    4.3 实验试剂第39-40页
    4.4 实验方法第40页
        4.4.1 麦芽的制备第40页
        4.4.2 协定麦汁的制备第40页
        4.4.3 酶活力的测定第40页
        4.4.4 麦芽指标的测定第40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0-45页
        4.5.1 不同浓度甘露醇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第40-41页
        4.5.2 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对麦芽部分指标的影响第41-42页
        4.5.3 甘露醇对其他品种麦芽质量的影响第42-44页
            4.5.3.1 甘露醇对酶活力的影响第42-43页
            4.5.3.2 甘露醇对麦芽部分指标的影响第43-44页
        4.5.4 甘露醇与赤霉素的使用效果比较第44-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46-48页
    5.1 结论第46-47页
    5.2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扰素与硫唑嘌呤联合应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估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TREM-1、PCT的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