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外喘振研究方法与成果 | 第12-13页 |
1.3 国内喘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涡扇发动机喘振解决方案的瓶颈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涡扇发动机整机喘振与数学建模 | 第17-26页 |
2.1 航空涡扇发动机结构解析 | 第17页 |
2.2 涡轮风扇发动机喘振形成原因及发动机状态分析 | 第17-18页 |
2.3 涡扇发动机防喘系统功能 | 第18-20页 |
2.4 某型涡扇发动机数学建模研究 | 第20-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压气机喘振及信号识别 | 第26-46页 |
3.1 某型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分类与结构组成 | 第26-28页 |
3.1.1 压气机的分类与性能 | 第26-27页 |
3.1.2 某型压气机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 第27-28页 |
3.2 压气机特性、共同工作线及喘振裕度 | 第28-30页 |
3.3 压气机的非稳定工作特征 | 第30-31页 |
3.4 喘振与旋转失速 | 第31-34页 |
3.5 喘振预测技术 | 第34-37页 |
3.6 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喘振主动控制方法 | 第37页 |
3.7 某型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喘振特征的监测判定方法 | 第37-44页 |
3.7.1 某型涡扇发动机喘振波形曲线判断 | 第39-40页 |
3.7.2 判断喘振参数判据 | 第40-44页 |
3.7.2.1 P_2变化速率的确定 | 第41页 |
3.7.2.2 误差因素及解决方案 | 第41-44页 |
3.7.2.3 判读阶段 | 第4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某型发动机喘振故障及逼喘试验研究 | 第46-65页 |
4.1 某型系列发动机介绍 | 第46-48页 |
4.2 某型发动机喘振故障的监控 | 第48-49页 |
4.3 某型发动机的主要防喘方式故障分析 | 第49-58页 |
4.3.1 防喘活门 | 第50-53页 |
4.3.2 可调静子导流叶片 | 第53-58页 |
4.3.2.1 VSV(Variable Stator Vane)系统组成 | 第53-56页 |
4.3.2.2 VSV诱发发动机喘振的原因 | 第56-58页 |
4.4 某型涡扇发动机逼喘方法的研究 | 第58-64页 |
4.4.1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逼喘方法 | 第58-60页 |
4.4.2 某型涡扇发动机逼喘试验 | 第60-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