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力热模型的某高速列车拖车制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 第12-15页 |
1.2.1 盘形制动在高速列车中的利用 | 第12-13页 |
1.2.2 制动盘的热疲劳失效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列车制动影响因素及热应力理论 | 第17-23页 |
2.1 列车制动形式 | 第17页 |
2.2 列车紧急制动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2.1 粘着系数 | 第18页 |
2.2.2 制动距离 | 第18-19页 |
2.2.3 基础制动热容量 | 第19页 |
2.3 热应力分析基础 | 第19-22页 |
2.3.1 传热学理论 | 第19-20页 |
2.3.2 热传递的3种基本传递方式 | 第20-21页 |
2.3.3 传热学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列车制动距离计算及模型建立 | 第23-37页 |
3.1 列车运行阻力 | 第23-25页 |
3.1.1 列车运行基本阻力 | 第23页 |
3.1.2 附加阻力 | 第23-25页 |
3.2 紧急制动力的计算 | 第25-26页 |
3.3 列车车制动距离的计算 | 第26-30页 |
3.3.1 空走时间和空走距离的计算 | 第27-28页 |
3.3.2 有效制动距离的计算 | 第28-30页 |
3.4 制动盘模型的建立 | 第30-36页 |
3.4.1 制动盘的计算参数 | 第30-31页 |
3.4.2 施加载荷 | 第31-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制动盘热-应力分析计算 | 第37-51页 |
4.1 ANSYS热分析理论 | 第37-38页 |
4.1.1 ANSYS热分析 | 第37-38页 |
4.1.2 瞬态热分析概述 | 第38页 |
4.2 温度场的计算 | 第38-45页 |
4.2.1 假定条件 | 第38-39页 |
4.2.2 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4.2.3 热载荷的施加过程 | 第40页 |
4.2.4 温度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0-45页 |
4.3 应力场的计算 | 第45-49页 |
4.3.1 制动盘热应力方程建立及求解 | 第45-46页 |
4.3.2 模型的转化及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 第46页 |
4.3.3 热应力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高速列车制动性能优化 | 第51-65页 |
5.1 摩擦系数的修正 | 第51-52页 |
5.1.1 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 第51页 |
5.1.2 摩擦系数在制动距离计算的利用 | 第51-52页 |
5.2 制动力矩的计算 | 第52-54页 |
5.3 动车制动力矩优化 | 第54-58页 |
5.3.1 方案一的计算 | 第54-56页 |
5.3.2 方案二的计算 | 第56-58页 |
5.4 温度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