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酒糟鱼半干制品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6-27页
    1.1 立题依据和意义第16-17页
        1.1.1 立题依据第16-17页
        1.1.2 立题意义第17页
    1.2 酒糟鱼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5页
        1.2.1 酒糟鱼营养价值及生产工艺研究第17-18页
        1.2.2 酒糟鱼腌制技术研究第18-19页
            1.2.2.1 腌制技术在淡水鱼加工中的应用第18-19页
            1.2.2.2 腌制技术对淡水鱼品质的影响第19页
        1.2.3 酒糟鱼干制技术研究第19-22页
            1.2.3.1 干燥技术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3.2 干燥技术对淡水鱼品质的影响第21-22页
        1.2.4 糟制技术研究第22-24页
        1.2.5 保藏技术的研究第24-25页
            1.2.5.1 保藏的必要性第24页
            1.2.5.2 保藏技术的研究第24-25页
        1.2.6 酒糟鱼加工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5-27页
        1.3.1 研究目的第25-26页
        1.3.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糟醉鲟鱼湿腌工艺第27-38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第27-28页
        2.2.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2.2 实验仪器第28页
    2.3 试验方法第28-30页
        2.3.1 氨基酸态氮第28页
        2.3.2 氯化钠的测定第28页
        2.3.3 鱼肉增重率第28-29页
        2.3.4 样品制作方法第29页
        2.3.5 感官评定第29页
        2.3.6 数据处理第29-30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2.4.1 糟醉鲟鱼湿腌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第30-33页
            2.4.1.1 盐水浓度对鱼肉和盐卤成分的影响第30-31页
            2.4.1.2 腌制温度对鱼肉和盐卤成分的影响第31-32页
            2.4.1.3 腌制时间对鱼肉和盐卤成分的影响第32-33页
        2.4.2 响应面法优化糟醉鲟鱼的湿腌工艺第33-37页
            2.4.2.1 响应面分析因素与水平选择第33-34页
            2.4.2.2 感官评定结果与测定指标间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2.4.2.3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第35-37页
            2.4.2.4 最优工艺条件的预测及验证第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干燥温度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8-40页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8-39页
        3.2.2 实验仪器第39-40页
    3.3 试验方法第40-42页
        3.3.1 理化指标的测定第40页
        3.3.2 色差的测定第40-41页
        3.3.3 质构测定方法第41页
        3.3.4 样品制作第41页
        3.3.5 数据处理第41-4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2-53页
        3.4.1 不同干燥温度下水分含量变化曲线及干燥终点水分含量的确定第42-43页
        3.4.2 不同干燥温度下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第43-44页
        3.4.3 不同干燥温度对酒糟鱼水分含量和含盐量的影响第44-45页
        3.4.4 不同干燥温度对酒糟鱼脂肪氧化的影响第45-49页
        3.4.5 不同干燥温度对酒糟鱼氨基态氮和总酸的影响第49-51页
        3.4.6 不同干燥温度对酒糟鱼色泽和质构的影响第51-53页
    3.5 结论第53-54页
第四章 酒糟鲟鱼间歇真空糟制工艺研究第54-62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54-55页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54-55页
        4.2.2 实验仪器第55页
    4.3 试验方法第55-56页
        4.3.1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第55页
        4.3.2 色差第55-56页
        4.3.3 质构第56页
        4.3.4 感官评价第56页
        4.3.5 样品制备第56页
        4.3.6 数据处理第5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4.4.1 真空度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第57-58页
        4.4.2 真空糟制时间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第58-60页
        4.4.3 真空糟制温度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品质及风味保留的影响第62-78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62-64页
        5.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62-63页
        5.2.2 实验仪器第63-64页
    5.3 实验方法第64-66页
        5.3.1 理化指标的测定第64页
        5.3.2 菌落总数第64页
        5.3.3 色差第64页
        5.3.4 质构第64页
        5.3.5 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方法第64-65页
        5.3.6 电子鼻检测方法第65页
        5.3.7 样品制备第65页
        5.3.8 感官评定第65页
        5.3.9 数据处理第65-6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5.4.1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鲟鱼质构特性的影响第66页
        5.4.2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色泽的影响第66-67页
        5.4.3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感官评价得分的影响第67-68页
        5.4.4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菌落总数的影响第68-69页
        5.4.5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粗脂肪和TBA值的影响第69-70页
        5.4.6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蛋白质降解和变性的影响第70-71页
        5.4.7 不同干燥方式对酒糟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第71-76页
            5.4.7.1 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分析第71-73页
            5.4.7.2 挥发性物质的SPME-GC-MS分析第73-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酒糟鲟鱼加工过程中脂肪水解及氧化研究第78-89页
    6.1 引言第78页
    6.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78-80页
        6.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78-79页
        6.2.2 实验仪器第79-80页
    6.3 试验方法第80-83页
        6.3.1 理化指标第80页
        6.3.2 色差第80页
        6.3.3 质构第80页
        6.3.4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第80-81页
        6.3.5 脂肪酶的提取及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81-82页
        6.3.6 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82页
        6.3.7 样品制作方法第82-83页
        6.3.8 数据处理第83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6.4.1 加工过程中鱼肉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第83-84页
        6.4.2 酒糟鱼在加工过程中脂肪酶活性及脂肪组成的变化第84-85页
        6.4.3 酒糟鱼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氧化变化第85-87页
    6.5 结论第87-89页
第七章 三种淡水酒糟鱼冷藏特性研究第89-99页
    7.1 引言第89页
    7.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89-90页
        7.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89-90页
        7.2.2 实验仪器第90页
    7.3 试验方法第90-91页
        7.3.1 理化指标的测定第90页
        7.3.2 菌落总数第90页
        7.3.3 样品制备第90-91页
        7.3.4 数据处理第91页
    7.4 结果与讨论第91-98页
        7.4.1 酒糟鱼冷藏期间水分含量变化第91-92页
        7.4.2 酒糟鱼冷藏期间鱼肉色差的变化第92-94页
        7.4.3 酒糟鱼冷藏期间质构变化第94-95页
        7.4.4 酒糟鱼冷藏期间菌落总数的变化第95-96页
        7.4.5 酒糟鱼冷藏期间TBA值的变化第96-97页
        7.4.6 酒糟鱼冷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第97-98页
    7.5 结论第98-9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8.1 结论第99-100页
    8.2 展望第100-101页
创新点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浒苔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鲟鱼籽酱贮藏期间品质及优势微生物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