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理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1 有利于落实、提升新课改理念第14页
        1.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地理学习能力第14-15页
        1.2.3 为教师的课堂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第15页
        1.2.4 为地理教师利用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提供参考第15-16页
    1.3 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外有关该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6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6-18页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第18-19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9-20页
2 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第20-28页
    2.1 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条件和类型第20-24页
        2.1.1 有意义学习的含义第20-21页
        2.1.2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第21-22页
        2.1.3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第22-24页
    2.2 有意义学习的同化模式第24-26页
        2.2.1 上位学习模式第24-25页
        2.2.2 下位学习模式第25页
        2.2.3 并列结合学习模式第25-26页
    2.3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第26页
    2.4 小结第26-28页
3 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第28-34页
    3.1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结构分类概况第28-30页
        3.1.1 地理陈述性知识第28页
        3.1.2 地理程序性知识第28页
        3.1.3 地理策略性知识第28-29页
        3.1.4 三大类知识的比较分析第29-30页
    3.2 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2.1 学习地理的动机不强第30页
        3.2.2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不强第30-32页
        3.2.3 知识分类教学意识淡薄第32页
        3.2.4 地理表象储备因学情不同第32页
        3.2.5 学生理解迁移应用能力不强第32-33页
    3.3 小结第33-34页
4 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第34-47页
    4.1 激活已有认知结构策略第34-35页
        4.1.1 适时呈现先行组织者第34页
        4.1.2 生活化教学第34-35页
    4.2 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策略第35-36页
        4.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35页
        4.2.2 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课程资源第35-36页
    4.3 引发学习动机策略第36-38页
        4.3.1 明确目标,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36-37页
        4.3.2 适当开展地理学习竞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第37页
        4.3.3 弹性安排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第37-38页
        4.3.4 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科学进行教学设计第38页
    4.4 地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第38-40页
        4.4.1 多角度呈现先行组织者第38-39页
        4.4.2 知识信息结构化第39-40页
    4.5 地理程序知识的教学策略第40-44页
        4.5.1 适时选择同化模式第40-42页
        4.5.2 图式教学策略第42-44页
    4.6 地理策略性知识教学策略第44-46页
        4.6.1 规—例法实证教学第44-45页
        4.6.2 变式训练,强化应用第45-46页
    4.7 小结第46-47页
5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实练性研究第47-51页
    5.1 实验准备阶段第47-48页
        5.1.1 研究假设第47页
        5.1.2 实验方法第47页
        5.1.3 材料选定和教案设计第47页
        5.1.4 测试材料第47-48页
        5.1.5 实验对象第48页
    5.2 实验实施第48页
        5.2.1 课堂实验过程第48页
        5.2.2 章末测试第48页
    5.3 结果和分析第48-50页
        5.3.1 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当堂教学效果比较分析第48-49页
        5.3.2 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与保持的影响第49-50页
    5.4 小结第50-51页
6 结语第51-53页
    6.1 基本结论第51页
    6.2 存在的问题第51-52页
    6.3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鲇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研究
下一篇:兰州鲇GH和MSTN基因多态性及生长相关性研究